海西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12月1-- 12月累计1-- 12月累计较上年同期±% 原煤(万吨)18.83547.79115.8 铁矿石成品矿(万吨)2.3639.35-29.2 铅精矿含铅量(万吨)0.687.2415.3 锌精矿含锌量(万吨)0.858.669.1 原盐(万吨)11.5184.41-23.9 石棉(万吨)0.9413.0310.6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12668139782-11.0 #水电339647231-26.2 碳酸钠(纯碱、万吨)9.1102.1743.7 钾肥(实物量)(万吨)25.95421.924.3 炸药(吨)14531517660.8 水泥(吨)2356931213035.5 天然原油(万吨)17.78220-1.4 原油加工量(万吨)9.51055.0 天然气(万立方米)3935934018838.8 中成药(吨)4.1622.46-26.8 供电量(万千瓦小时)1415010208617.7 黄金(千克)7.393934.6216.4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州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和项目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强劲增长。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32亿元,增长21.4%,其中:州属完成投资65.38亿元,增长17.6%。 工业建设投资不断扩大。2007年海西完成工业投资104.8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6.9%,增长35.4%。 2007年全州施工项目达376个,增加3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个数为281个,增加61个。竣工项目278个,增长15.8%。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13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西台钾锂硼综合开发项目完成8.6亿元;格尔木30万千瓦燃气电站项目完成3.1亿元;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项目完成19.8亿元;浙江玻璃集团公司90万吨纯碱项目完成6.5亿元;冷湖滨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氯化钾及20万吨钾镁肥项目完成2亿元;石油系统完成43.8亿元;青海大柴旦矿业公司黄金开采项目完成2.7亿元;乌兰县焦化厂建设项目完成6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城乡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增强,消费重心已从过去的“吃、穿、用”向“住和行”转换,这种消费结构的转变和升级引领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全州消费品市场一直在较为活跃的状态中运行。2007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26亿元,增长80.5%;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6.45亿元,增长11.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39亿元,增长3.9%;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0.33亿元。全州市的零售额累计完成21.16亿元,同比增长11%;县的零售额为4.12亿元,增长26.4%;县以下零售额为1.16亿元,增长33.2%。 价格总水平上涨。2007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8.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8%;衣着类价格上涨10.2%,医药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9%,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类价格上涨7.1%,居住类价格上涨4.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价格上涨1.6%,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与同期持平。2007年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5%。 六、邮电和旅游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07年邮电业务收入34792万元,比上年增长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3.63万户,比上年增长30.1%,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2.75万户,比上年增长18.6%,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05万户,比上年增长33.7%。 全州旅游事业迅猛发展。2007年全州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0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实现旅游总收入2.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州财政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内在增长动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0亿元,达到42.88亿元,比上年净增12.29亿元,增速达40.2%。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26.81亿元,同比增长37.1%;省级收入3.34亿元,增长25.1%;州县级收入12.73亿元,比上年净增4.37亿元,增长52.2%,创历史新高。全州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6.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56亿元,增长56.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02亿元,增长83.8%;公共安全支出1.71亿元,增长5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5亿元,增长25.4%;农林水事务支出2.93亿元,增长48.1%。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2007年,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幅较大、贷款稳中有升,货币投放多于去年。十二月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2.88亿元,比年初增加21.55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78亿元,比年初增加1.9亿元,增长3.6%。各项贷款余额73.74亿元,比年初增加13.18亿元,增长21.8%。截止十二月底,全州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225.69亿元,现金累计支出238.7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3.01亿元,增长26.0%。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2007年全年保费收入14073万元,同比增长10.1%。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8168万元,增长17.6%;寿险保费收入5905万元,增长1.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113万元,增长48.8%。其中财产险赔款4030万元,增长22.9%;寿险给付4083万元,增长87.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州各类学校167所,其中中等专业技术学校2所,普通中学61所,小学校75所,幼儿园29所。全州共招收各类学生24349人,其中:中专生269人,普通中学9182人,小学生7796人,幼儿园学生7102人。全州各类学校在校人数82040人,其中:中专生983人,普通中学生26501人,小学生46280人,幼儿园学生8276人。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5376人,其中:专职教师442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纯牧区学龄儿童入学率98.62%,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 继续加大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科技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州共实施科技项目91项,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1项,州级39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38项,州级科技成果5项,获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落实科技三项费用2095万元,其中国家级163万元,省级经费1732万元,州级200万元。 九、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州共有文化事业机构35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3个,群众艺术馆及文化站12个,民族博物馆2座,文物机构5个,电影机构12个。全州共有有线电视台8座、电视台2座、电视差转台28座、卫星收转站126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47%,广播人口覆盖率9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