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银川市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

去年以来,由于国家采取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再次降息、开征利息税及区市成功举办’99宁夏银川首届商品交易会等一系列启动市场措施后,给整个消费品市场注入了活力,商品销售稳中有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58亿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4.08亿元,增长8.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3.5亿元,增长14.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销售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7.4%和30.3%;私营、个体、股份制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2.3倍、47%和21.5%。分行业看,餐饮业增幅居各行业之首,增幅达34.7%;批发零售贸易业同比增长6.7%;其他行业增长7.2%。城乡集市贸易繁荣活跃。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25.38亿元,同比增长31.3%。

七、对外经济

去年我市采取积极措施,多方位、多渠道地开拓市场,使得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进一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出口总额2.25亿美元,同比增长8.5%,进口总额0.12亿美元,增长12.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13亿美元。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21万美元,合同协议外资额44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倍。随着投资领域的拓宽,三次企业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305个,比上年增加12个。

旅游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达0.43万人次,创汇达到124.4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38.2%;接待国内游客达到13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8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和27.5%。旅游业已成为我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平稳增长。截止199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77.47亿元,较年初增加24.28亿元,增长1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41亿元,较年初增加6.41亿元,增长8.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74.22亿元,较年初增加29.11亿元,增长20.0%其中短期贷款105.29亿元,增长10.8%,中长期贷款53.69亿元,增长43.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53.54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支出332.7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20.84亿元,较上年多回笼1.74亿元,增长8.4%。

保险业加快发展。全市各类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寿险收入1.49亿元,增长35.1%,财产险收入0.87亿元,下降3.1%。赠款支出0.55亿元。全市共有41.02万人次参加了各种类型的人寿保险,3.70万户家庭参加了财产保险。保险事业的发展,为稳定社会、支持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1999年,我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道路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北环路、新华东街、银新北路等14条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全年拥有城市道路面积370万平方米,比上年净增14万平方米。城市供排水能力明显增强。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11867万吨;城市排水管道长度163公里,比上年增加9.8公里;年末公交营运线路网长度371.1公里;出租汽车4214辆;液化石油气普及率93.4%。建成区绿化履盖率22.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4.12平方米增加到4.24平方米。进入“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行列。

去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以控制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染物达标排放、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为工作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管理手段,城市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职工89人,环境监测站2个,环境监测人员47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1397万元,基本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8个,市区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49.97平方公里。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535.55万吨,其中80%以上的工业废水经过有效的净化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4.56%,较上年提高3.28个百分点。城市地面水质达标率100%;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0.41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89毫克/立方米。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1999年全市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银”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科技创先活动,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又有新发展,有利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市属新上各类科研开发项目76项,获得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12项。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年末普通高校在校生达12249人,比上年增长16.4%;年末中专在校生19240人(含成人中专),比上年增长7%;职业中学业和技工在校生为9860人,比上年下降9.7%;中学在校生56475人,增长2.4%;小学在校生105262人,增长0.7%。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围绕迎接建国50周年、宁夏和银川解放50周年、澳门回归、新千年庆典,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在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同时,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净化了首府文化市场,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新贡献。全年我市艺术表演团体在国内共演出934场次,观众人次达767千人次;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177.76万册,比上年增长0.6%;年末拥有电影放映单位29个,群世馆和文化馆6个。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9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96个,其中医院64个(含卫生院),医院病床数5188张,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6851人,其中医生2782人。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1999年末全市总人口为95.3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9.38万人,全市非农业人口54.45万人,其中市区47.6万人,全市回族人口17.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4%。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表明: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4.05‰,比上年增长0.39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21‰,比上年增长0.6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84‰,比上年下降0.22个千分点。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1999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7元,比上年增长7.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484元,比上年增长2.0%。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合理。用于食品的支出逐年减少,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1998年的39%下降到1999年的36%。居民用于文娱、教育、旅游、居住的支出继续增加,分别比上年增长13.4%、42.7%和9.0%。大屏幕彩电、电脑、组合音响、影碟机等新一代耐用消费品已不断进入居民家庭,主要消费品拥有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4台,增长2.2%;影碟机8.5台,增长58.3%;微波炉7.5台,增长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