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海西州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全州各地继续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优势产业、生态建设的投入,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坚持项目带动经济发展,使全州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海西境内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2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上报口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7.27亿元,比上年增长4.8%。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总额为4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总额7.11亿元,比上年下降0.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总额为0.92亿元,下降45.9%;全民其他投资完成额为5.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州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为24.53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06亿元,增长40.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36亿元,增长2.6倍。

重点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格拉段输油管线改造、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及德都公路等重点工程相继竣工;西部大通道、315国道、天木公路、乡村道路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90万吨纯碱、3万吨碳酸锶、30万吨生铁冶炼、30万吨甲醇等工程以及东西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木里、鱼卡、大煤沟、江仓煤炭开发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建设规模大的项目进展良好。全州全年施工项目达29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90个,竣工投产项目131个。

五、国内贸易

随着全州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增强和“州庆”及各大节日消费的拉动,使全州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2004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1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占整个市场的比重达83.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17.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1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餐饮业零售额2.61亿元,比上年下降3.6%;其他行业零售额0.55亿元,比上年增长55.5%。

六、邮电和旅游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04年邮电业务总量285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07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1.35万户,比上年增长22.2%。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5.8万户,比上年下降16.7%。

全州旅游事业迅猛发展。2004年为海西州五十大庆开办的各类旅游项目及格尔木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盐城暨昆仑文化旅游节,提高了海西州和格尔木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4年全州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5%;实现旅游总收入8460万元,比上年增长1.4倍。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4年全州财政工作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使财政收支成为近年来增加最多、增幅最高、均衡性最好的一年。2004年全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中央级收入实现8.82亿元,增长25.1%;省级收入完成1.45亿元,下降6.3%;州县级收入完成4.51亿元,增长31.6%。全州一般预算支出10.11亿元,增长16.5%。其中公共类支出6.62亿元,增长14.9%;社会保障类支出1.35亿元,增长20.5%;经济建设类支出1.78亿元,增长17.3%;其他支出0.36元,增长28.2%。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2004年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21亿元,增长17.7%。各项贷款余额41.66亿元,比上年下降8.7%。全州现金累计收入229.17亿元,现金累计支出234.45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5.28亿元,同比少投放2.82亿元,下降34.8%。

保险事业出现下滑。2004年全年保费收入10556.5万元,下降14.3%。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4791万元,下降4.6%;寿险保费收入5765.5万元,下降20.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741.4万元,下降6.2%。其中财产险赔款2520万元,下降4.4%;短期人身险赔款及寿险给付1221.8万元,下降9.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州各类学校185所,比上年增加15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64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校87所,幼儿园30所。全州共招收各类学生17600人,其中:中专生64人,普通中学9025人,职业中学59人,小学生8452人。全州各类学校在校人数80399人,比上年增长6.4%。其中:中专生136人,普通中学生26135人,职业中学生130人,小学生45172人,幼儿园学生8826人。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5395人,增长0.8%。其中:专职教师439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纯牧区学龄儿童入学率96.9%,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继续加大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力度,科技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全州实施科技项目42项,比上年增加6项。其中:省级18项,州级24项,全部为新开工项目。全年科技总投资9758.3万元,科技三费资助284.6万元,其中省级资助178.6万元,州级资助106万元。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州为迎接海西州成立五十周年组织举办了各种庆典活动及广场文艺晚会、海西民族风情摄影展、民族服饰表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2004年末,全州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6个,其中艺术表演团1个,图书馆3个,群众艺术馆1个,民族博物馆1座。有线电视、电视转播台和差转台48座,广播电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0%,广播覆盖率85%。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4年全州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8所,其中医院10所,疾控中心9个,乡镇卫生院36所。病床数1318张,全部卫生技术人员1919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人。全州拥有村卫生室151所,两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70%以上。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4年在全省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海西代表队共夺得9枚金牌、6枚银牌和4枚铜牌,并有5名残疾人运动员、1名教练员及海西州代表团和工作人员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州各地落实“少生快富”、“奖励扶助”等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3‰。据测算2004年全州总人口40.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25.8万人,乡村居民14.4万人。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年报资料表明,2004年全州户籍人口36.03万人,比上年增长5.9%,其中农业人口13.61万人,增长11.2%;男性人口18.76万人,增长5.6%;少数民族人口9.72万人,比上年增长8.6%,其中蒙古族2.53万人,比上年增长2.0%,藏族人口4.19万人,比上年增长9.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城乡抽样调查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9元,比上年增长9.8%。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含调庄移民人口)2120.3元,同口径相比增长7.5%。职工工资水平继续增长。2004年全州全部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2017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州属17077元,增长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