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54人,其中自然科学专业技术人员4677人,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92.5%;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377人,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7.5%。科技方面,我州上报的46个科技项目中,科技部、省科协批准落实的科技项目12个,并落实资助经费226万元;从省科协和省农村能源办为祁连、门源两县农民争取到新型太阳能灶1932台;举办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64期,受培训人数5532人(次);共举办大型科普宣传活动37次,受益群众达12万人(次);举办科技讲座22期,受训农牧民1265人;开展科技咨询、义诊服务2637人(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州艺术事业机构1个、电影事业机构15个、图书馆5个、群众文化馆(室)14个、文物管理机构5个、广播站和电视台(站)各5个。州电视台全年采编电视新闻1310余条、藏语新闻1100余条,制作播出专题片12部、藏语译制专题片5部,编播《新闻视点》30期、《警坛时空》26期、《艺海采风》79期、其他节目20部。举办文化广场活动98场(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147次,文艺演出50场,农牧区放映电影573场次,受益群众近18万人次。州民族歌舞团全年演出145场。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8次,散发宣传资料13860份。州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2.4万余人,流通图书1.47万册(次)。开展网吧、音像、娱乐场所专项整治行动和“反盗版百日行动”等50次,出动执法人员383人(次),查处违规经营场所12家,收缴非法经营制品337件。 全州共有卫生机构62个,床位870张,从业人员10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51人。全州新型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实施,常住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9.2%,比上年提高5.68个百分点;筹集合作医疗资金950.7万元;大病统筹补偿335.2万元,门诊家庭账户补偿37.5万元,医疗救助补偿21.3万元;民政部门特困人口医疗救助补偿11.5万元。强化境内动物间鼠疫和禽流感疫情监测,及时应对和处理了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州以乡为单位五苗常规免疫单苗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农牧区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639座。为15个具备手术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各培养一个下腹部手术班子,完成了22个乡镇卫生院临床检验专兼职人员临床检验技术培训,对280余名乡村医生分期分批进行为期1个月的规范化、系统化培训,全州乡村卫生院医疗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经过验收,全州甲级村卫生室的比例达到97%。全州各医疗机构共减免药费18.3万元,人均门诊、住院费比上年下降5%。 体育事业方面,组团参加了第十四届青海省运动会,获金牌11枚、银牌8枚、铜牌15枚,拔河项目获得第一名,射箭项目获得第二名。全州共举办各类体育活动100余次,参与群众13万余人次。向省体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8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经公安部门统计,全州人口27.4万人,年内出生人口3001人,出生率11‰;年内死亡人口857人,死亡率3.14‰;自然增加人口2144人,自然增长率7.86‰。 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69元,比上年增长8.9%。农牧民人均来自工资性收入达到494元,增长44.19%,占纯收入比重由上年的16.44%提高到21.76%。家庭经营收入1638元,增长2.11%。其中:受自然灾害影响,人均第一产业收入1504元,下降0.04%;非农产业人均收入134元,增长34.64%。财产性收入34元,下降39.66%;转移性收入103元,增长28.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16元,增长15.6%。其中:工薪收入增长13.9%,转移性收入增长44.6%。 全州安置城镇新增就业2113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66人,安置四类人员再就业1148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43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9%;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417人,失业保险扩面人数达到570人;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率行政事业单位达到100%、企业达到86.2%,医疗保险扩面人数达到500人;工伤保险面达到205人,工伤保险基金征缴44.4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发放率达100%。 十一、资源与环境 经勘察,全州水电资源总量为104.2万千瓦,可开发的有67.8万千瓦。共落实水利项目27项,完成投资2171万元。其中:人畜饮水项目12个,投资863万元,使1.5万人、21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维修老化人饮项目20余项。投资300万元完成了湟鱼回游通道建设。全州共征收水费123.5万元。重点项目,黑河源头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工程新建防护堤8.2公里,新建排洪沟1.86公里,封山育林10万亩,共完成投资2531万元。 全州林业生态建设共完成投资6771万元。在继续落实334万亩天然林管护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封山育林2万亩,补植3757亩,围栏3万米。对第一批58.9万亩的国家重点公益林,设立管护站(点)14个,落实管护人员213名,完成低效林改造2759亩,补植补栽2430亩。“三北”防护林完成0.8万亩造林任务,完成0.85万亩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封山育林项目。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补植15.1万亩,补植苗木2394.4万株。全民义务植树83万株,参加人数17.2万人。受理森林和野生动物违法案件122起,处理110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49人(次),刑事拘留6人,收缴木材4立方米、枪支4支、子弹200发、野生动物及其产品1035头(张)。 全州共安排地质勘查探矿权64个,投入达5032万元。对84个应检矿山企业进行了全方位检验,年检率达100%。共检查采矿点26次,关闭炸毁非法采矿点21处,清理偷采群众180余人,没收、扣押采矿设备31件(台、部),罚款6000余元,行政拘留2人,制止露天采矿行为6起。共关闭非法砂石料场32处,并进行了生态恢复治理。全州共征(占)用土地346.9573公顷,收取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484.3万元;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29宗,面积4.0979公顷,收取出让金359.9万元;实施门源县青石咀镇土地复垦整理项目,耕地面积增加131.94公顷。 全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全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计划指标以内;开展砂石料场专项整治,共查处砂石料场46家、关闭36家;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共检查企业、旅游景点26个,提出整改意见18条,对10家单位进行了挂牌督办;对青藏铁路西格段二线应急工程开展环境监察,按环保要求恢复了25处取料场;对全州18家单位的污染物排放进行了监督性监测。 注:1、本公告数据为初步测算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