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海北州统计局

2006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围绕“抓落实年”主题,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有关政策措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各项事业趋于协调,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生产总值8622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亿元,下降1.5 %;第二产业增加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16.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7.28:37.26:35.46转变为23.48:40.23:36.29;第一产业比上年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9.2%和43.8%。

二、农牧业生产

种植业因门源、刚察两地遭受历史罕见特大冰雹灾害,造成减产。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78.6万亩,增长4.7%,其中:粮食作物20.8万亩,增长6.7%;油料作物39万亩,下降3.5%;其他作物18万亩,增长23.3%。粮食亩产188公斤、总产量39130吨,分别下降21%和15.7%;油料亩产84公斤、总产量32800吨,分别下降25%和27.8%。种植业增加值1.7亿元,下降16.8%。

年末存栏各类牲畜总数334.5万头(只),与上年基本持平。各类仔畜繁活率80.52%,出栏率44.6%,商品率38%,分别比上年提高1.14、1.9和2.6个百分点。主要畜产品产量:牛奶31297吨,增长2.37%;羊毛3979吨,增长0.4%;各类肉产量31942吨,增长8.67%。其中:牛肉产量9431吨,增长11.5%;羊肉产量20722吨,增长8.5%。

三、工业生产

全州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全州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53亿元,增长0.4%;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14亿元,下降26.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0.1亿元,增长58.3%;国有完成增加值0.95亿元,增长9.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54亿元,下降1.9%。煤炭行业完成增加值18607万元,增长8.6%;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573万元,增长3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373万元,增长21.1%;电力生产业完成增加值6409万元,增长47.1%。电力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486万元,下降27.4%;非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465万元,下降6.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1298万元,下降8.5%;常用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减少增加值1554万元;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155万元,下降29.4%。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2626万元,增长15.1%,其中利润总额7206万元,增长38.8%。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10.17亿元,产销率为93.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252万吨、增长4.3%;碳化硅13406吨、增长16.4%;金矿含金量95千克、增长4.4%;石棉20634吨、增长14.6%;发电量 6.9亿度、增长26.8%;铁合金29743吨、增长33.9 %;水泥8630吨、增长6.8%。冻畜肉2132吨、下降47%;食用植物油4735吨、下降17.3%;砖770万块、下降19%;铁精粉10253吨、下降68.3%;铅精粉含量439吨、下降50.1%;锌精粉含锌量476吨、下降58.5%;铜金矿含铜量760吨、下降67.4%;由于铝业公司停产,减少铝锭1.2万吨;供电量4.6亿度、下降15.3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439万元(跨地区项目完成投资39952万元),比上年增长55.8%,其中:州县属完成投资142900万元,增长15.7%。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254万元,增长16.5%,占州县属投资完成额的11.4%,提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9413万元,增长13.5%,占州县属投资完成额的62.6%,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7233万元,增长20.8%,占州县属投资完成额的25.4%,下降4.2个百分点。完成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114996万元,增长12.9%,占州县属投资额的81%,下降2个百分点。

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开工项目10个,比上年增加2个,完成投资67788万元,占全地区投资完成额的43.32%,增长11.92%,拉动地区投资增长5.72个百分点。其中:州县属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开工项目9个,比上年增加1个,完成投资62788万元,占州县属投资完成额的43.94%,增长3.66%。

五、消费品市场

全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41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县的消费品零售额达38797万元,增长13.6%,高出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0.1个百分点;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145万元,增长13.4%。

国有集体经济零售额6785万元,增长42.1%,占消费品市场份额由上年的11.8%上升到14.8%。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9156万元,增长9.7%,占消费品市场份额为85.2%。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716万元、住宿餐饮业完成8207万元,分别增长14.6%和9%。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全社会公路运输业完成客运量254.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4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1%;货运量346.1万吨,货运周转量3.35亿吨公里,增长10.7%;邮电通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577万元,增长29.32%,其中电信增长5%;移动增长48.2%;邮政增长5.8%;联通增长54.4%;铁通增长14.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州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11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国税组织收入809万元,增长5.9%;地税组织收入5926万元,增长16.2%;财政组织收入2276万元,增长10.8%。全州一般预算支出78440万元,增长31.2%,其中:经济建设类支出16663万元,增长41.3%;公共类支出52210万元,增长43.8%;社会保障类支出5709万元,增长80.6%;其他支出3858万元,增长17.1%。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5259万元,同比增长19.8%,其中,企业存款21350万元,增长0.4%;储蓄存款89744万元,增长15.4%。全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0840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短期贷款36867万元,增长0.2%;中长期贷款23973万元,增长19%。

全州保险企业完成保险费收入1324万元,比上年下降14 %,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101万元,增长17.6%,人寿保险费收入223万元,下降0.9%。保险赔款支出419万元,下降21.4%,其中财产赔款支出367万元,下降24.9%,人寿赔款支出52万元,增长18.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州各类学校235所,招生人数16869人,在校学生53513人,毕业生12820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招生人数945人,在校学生1482人,毕业生183人;普通中学24所,招生人数5696人,在校学生16513人,毕业生4480人;职业初中学校1所,毕业生109人;小学197所,招生人数6297人,在校学生30517人,毕业生4216人,全州学龄儿童入学率99.2%;幼儿园9所,招生人数3955人,在校学生4910人,毕业生382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1人,毕业生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