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经济效益较低。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表现为:重工业高于轻工业,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总体水平不高。全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94亿元,比上年减少14.3%,资产保值增值率100.87%,比上年下降5.4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73.18%,比上年上升1.57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为14682元/人,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以上几项指标表明,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实现扭亏增盈、促使部分困难企业摆脱困境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建筑业大力推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制,监管力度加强,生产经营更加活跃,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建筑工程施工个数为2453个,实现招投标工程1670个,投标承包面由上年的52.5%扩大到68.1%;房屋竣工面积143.8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为56.2%;实现利税总额由上年的8849万元增加到9000万元。 矿产地质勘查取得新进展,全年地勘总投入3.80亿元。年内新发现或证实为工业矿床的矿产地7处,新增探明矿产储量中,碳化硅用石英岩566万吨,水泥用石英岩2.7万吨,煤410万吨,石油1665万吨,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2.30万米。 固定资产投资 去年我省把增加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努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投资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较快。据进度统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6%。其中,中央投资48.42亿元,增长8.1%,地方投资67.66亿元,增长28.0%。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88.38亿元,增长15.9%;集体经济投资3.41亿元,下降24.4%;城乡居民个人和其他投资24.28亿元,增长74.1%;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4.40亿元,增长19.9%,更新改造投资13.34亿元,下降3.5%,房地产开发投资7.85亿元,增长2.19倍。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进一步向农林牧渔业、能源工业、运输邮电通信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 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投资效果较为显著。全年以加快资源开发,培育优势产业为重点的13个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35.86亿元。基本建设竣工项目68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3%;新增固定资产27.2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37.3%;基本建设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油开采43万吨/年,发电机组容量40万千瓦,水泥32万吨/年,新建公路276公里,新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万亩。全省房地产开发升温,安居工程进展提速。全年基本建设竣工房屋面积147.84万平方米,竣工率为41.1%;商品房竣工面积46.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9倍;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0.18万平方米,增长13.3%,喜创新高。 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全年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3.35亿元,比上年增长8.9%。 运输总量继续扩大。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74.3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2%。其中:铁路40.95亿吨公里,增长4.78%;公路33.40亿吨公里,增长8.97%;民航0.01亿吨公里,增长1.39%。旅客周转量完成24.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31%。其中:铁路7.3亿人公里,增长17.44%;公路16.2亿人公里,增长5.88%;民航1.1亿人公里,增长34%。 邮电通信业务面拓宽。全年邮电部门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6亿元,比上年增长40.67%。其中长途电话和集邮增长较快。新型业务增势强劲,移动电话年末用户由上年的1.4万户增加到3.5万户,增长1.51倍;全省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4.7部/百人提高到5.6部/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20.6部/百人。农牧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有所上升。数据通信等电信业务得到扩展。 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在商品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亚洲金融风波仍在持续的情况下,全省国内贸易平稳增长,外贸进出口减缓,物价保持稳定。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流通领域经济结构变化巨大。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其中:国有及集体经济份额减少,年占比重分别由上年的35.5%、8.1%下降到28.1%、7.3%;私营和个体经济的份额增加,所占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6%、38.7%提高到4.8%、44.7%。分地区看,市的零售额42.9亿元,增长6.2%;县的零售额17.2亿元,增长3.4%;县以下零售额10.5亿元,增长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2亿元,增长2.8%;餐饮业零售额9.0亿元,增长34.2%增幅仍居各行业之道。城乡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商品成交额37.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外贸进出口下降,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旅游业创汇增加。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8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0400万美元,进口总额1400万美元。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9000万美元。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变化。出口商品中,食品类839万美元,增长19.5%;工业制成品8006万美元,下降18.2%。按农副产品及加工品和工矿产品分类:农副产品及加工品出口2927万美元;增长12.9%;工矿产品出口7504万美元,下降23.8%。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564万美元,占57.9%。全年外贸出口收购总值4.06亿元,比上年下降34.4%。 对外经济稳步推进。1998年,西宁海关正式开关。全省新审批注册外资企业24家,协议外商直接投资75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342万美元,增长77.2%。 旅游业又有新发展。年内全省接待外游人数1.66万次,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外国游客9724人次,增长3.2%;港澳台同胞6561人次,增长93.1%。旅游外汇收入276万美元,增长1.6%。 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内需不足等新情况下,物价总水平呈现低位走势。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4%,城市和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99.7和99.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7%,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0.6和101.0。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下降1.7%,其中:粮食下降2.4%、肉禽及其制品下降3.7%、蛋类上涨1.6%、水产品上涨0.1%、鲜菜下降6.8%;衣着类上涨0.4%;家庭设备及用品下降0.3%;医疗保健用品上涨4.6%;交通和通信工具下降2.6%;娱乐教育方化用品下降1.4%;居住商品上涨12.5%;服务项目上涨12.3%。全省农业生交资料售价上涨0.3%,农产品收购价格下降6.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5%。今后应进一步重视理顺价格关系,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确保农牧民增收,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