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庆阳市统计局

旅游业稳步发展。2006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60.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14万元。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7.84亿元,比上年净增16.95亿元,增长12.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14.26亿元,净增13.02亿元,增长12.9%。各项贷款余额72.68亿元,比上年增加5.01亿元,增长7.4%。

保险事业持续扩大。全年保费总收入24706万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5263万元,比上年增长2.1%,财险保费收入9443万元,比上年增长12.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252万元。其中,寿险支付2610万元,比上年下降42.0%;财险支付4642万元,比上年增长20.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有新进展。2006年,全市事业、企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7万人,高级技术人员875人。全年共组织农业、工业、医疗卫生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各类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33项,其中国列6项,省列16项,共投入科技经费4551万元。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46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16项。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841人,在校生8712人,毕业1942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563人,在校学生7320人,毕业1961人;普通高中招生16551人,在校学生59442人,毕业1802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53%,13-15岁儿童初等教育普及率达到99.90%,小学生巩固率达到99.94%。全市大专以上高考录取人数11160人,比上年减少1184人,下降9.6%,录取率45.32%,比上年降低10.82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活跃。2006年,全市共有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9个,全年演出1803场(次),观众达258万人次;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51.33万册;博物馆9个,文物藏量30005件;综合性档案馆9个,馆藏各类档案资料44.16万卷(册)、照片2.59万张;文化站134个。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拓展。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62963户。全市广播覆盖率达到84.46%,电视覆盖率达到87.07%。

新闻出版事业不断发展。全年陇东报出版365期,发行243份。

卫生事业普遍得到加强。2006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80个,其中,医院27个,卫生院121个,妇幼保健院(站)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8个;年末实有医疗床位4466张,其中,医院2870张,卫生院1438张,妇幼保健院(站)126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514人,其中执业医师1631人,执业助理医师427人,注册护士1249人,药剂人员357人,检验人员232人,其他61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市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7次,参加运动员6205人次。在市级以上运动会上我市体育健儿共夺得13枚金牌,5.5枚银牌,8枚铜牌。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2006年末,全市环境保护机构20个,环保系统各类工作人员313人;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67人。

全市投入环境治理资金1.76亿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37.3%。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稳定。年末常住人口250.89万人,总人口为260.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02万人,农村人口209.4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46万人,出生率为13.32‰;死亡人口1.53万人,死亡率为5.91‰,自然增长率为7.41‰。

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年末单位从业人员99641人,比上年末增加631人,增长0.6%。

年内有7031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输转富余劳动力59.14万人次,劳务总收入达到16.93亿元。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90元,比上年增加710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74元,比上年增加140元,增长8.1%。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6.0%,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农村为45.4%,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872户,参保人员24876人。共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4300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857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4557万元,共为7481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1451万元。

全市共有18215户、44506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分别比上年增加1345户和35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