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33座,总发射功率8.756千瓦,广播覆盖率达到90.08%;全市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达到780座,总发射功率24.418千瓦,卫星电视地面站759座,电视覆盖率达到90.22%。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4.72万户。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2008年,教育系统以“教育质量年”为主线,紧紧围绕全省“六大教育工程”和省政府“14件实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至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28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在校学生4454人;成人高校1所,在册学生4789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8041人;中等职业学校19所,在校学生25854人;高级中学12所、完全中学35所,独立初中14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3所,小学1701所,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76874人、166882人、304027人;幼儿园105所,在园幼儿28569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32099人,其中专任教师30577人。一是语言文字工作呈现新局面。市县(区)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队伍得到充实加强,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创建工作如期达标。二是体、艺、卫生和国防教育工作顺利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不断加大投入,使学校体、艺、卫生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134人获得体育运动二级证书,289人获得艺术等级B级证书;220篇论文获全市体育艺术国防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等级奖。三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8年,全市有35154名学生参加了普通高考,比去年增加了4214人。本科(不含独立学院)上线人数达到5769人,比上年增加了1482人。其中,重点普通本科上线1421人,增加383人;普通本科上线4348人,增加1099人;600分以上的考生达到236人。本科院校录取6831人,比上年增加了1988人,增长率41.05%,有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7人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1624人被重点院校录取。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良好。2008年,全市新农合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参合人数228.2337万人,参合率达89.46%,较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新农合补助资金实现了翻番,筹资标准由2007年的人均50元提高到100元,即中央财政补助由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省级由15元提高到30元,市县两级由5元提高到10元,农民个人由10元提高到20元(2009年执行)。二是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得力。2008年,对7县区104家餐饮单位进行了抽查,检查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对全市餐饮业体检发现“五病”患者共30人全部调离了直接接触食品岗位。三是加强卫生人员专业资格考试。2008年组织完成了1579名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30名卫生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报名考试,323名护理和助产专业毕业生护理初级(土)专业技术资格报名考试工作。 体育事业全面进步。2008年是我市体育项目建设史上投资最大、建设项目最多、成效最显著的一年,完成签约体育项目1个,预期投资3至5亿元;完成和在建体育项目37个,完成项目投资2000多万元,全市119个乡镇全部实现了“一乡一站”(一个乡镇一个文体活动站)。竞技体育成就突出,在省级以上体育大赛中夺得4金11银18铜,尤其是定西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董晓琴作为甘肃奥运军团的9名成员之一,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列女子10000米世界第28名,改写了定西人没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历史。全市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66次,参与人数达到25万多人(次),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高潮,全市“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全市体育工作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税收较快增长。一是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市通过不断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财政支出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结构不断优化,进度继续加快,较好地保障了公共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支持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36亿元,增长21.03%。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92亿元,增长20.89%。完成财政支出53.17亿元,增长39.4%。二是税收收入较快增长。2008年以来,各级税务部门坚持依法征税,据实征收、应收尽收的同时,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税制改革等政策措施对财政增收的影响,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控,及时通报收入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税收收入的全面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税务部门完成各项税收6.79亿元,同比增长21.02%,其中国税完成3.29亿元,增长13.14%,地税完成3.51亿元,同比增长29.47%。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大幅增长,现金保持投放态势,金融机构备付能力保持正常,金融运行平稳。止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并表的各项存款余额155.7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110.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7.26%和31.06%,增速比去年分别加快3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4.95亿元,比年初增长32.03%,增速加快10.4个百分点。 保险业继续完善壮大。2008年,全市完成保险总保费32905万元,增长41.2%。其中:完成财产险保险费10248万元,增长23.5%。完成人寿保险费22657万元,增长51%。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事业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136元,比上年增净273元,增长14.67%.人均消费支出2084元,增长18.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2元,比上年增加729元,增长8.70%。人均消费支出7026元,增长11.26%。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10.21万人,全年职工平均工资20613元,比上年增加2442元,增长13.4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956元,比上年增加2606元,增长14.20%。 社会保障事业成绩显著。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显著扩大。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52000人、80059人、98633人和36239人,分别占省上目标任务的105.7%、111.2%、116%和120.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12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各项任务都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责任指标。二是就业再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人数达到4823人,较上年增加1287人,增长36.4%。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764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25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3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1%。三是培训鉴定工作明显加强。全市共培训城乡劳动力19.26万人,其中技能培训9.58万人,引导性培训9.68万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0412人,其中初级工5993人,中级工4419人。四是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加大。围绕全市劳动保障重点工作,年内先后组织开展了12次劳动保障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查处各类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案件94件,督促指导用人单位依法与5900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责令用人单位退还劳动者培训费、服装费、押金2.5万元,为12075名劳动者(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273.52万元,责令24户企业为3201名职工补缴社会保险费386.85万元,收缴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989.53万元。年内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2件,在规定时限内结案31件,结案率达96.9%,涉及经济标的168万元。案外调解劳动争议260件。鉴证劳动合同9800份。共处理来信来访696件次,受理工伤认定申请84件,完成认定82件,鉴定工伤44人。五是劳务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全市共输转城乡劳动力55.59万人,其中组织输转22.5万人,自谋输出25.04万人,就地转移8.05万人,创劳务收入33.82亿元。全市共组织输出赴疆摘棉工124476人,创摘棉收入4.6亿元,与上年相比,赴疆摘棉人数增加1104人,摘棉总收入增加1.3亿元,人均摘棉收入增加102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