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抗灾救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整体经济较快增长。全市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工业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经济总量的稳步增长,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初步核算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5.65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47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19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2.99亿元,增长10.7%。一二三产结构为36:23:41,第一产业下降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保持稳定。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8.64%。播种农作物777.19万亩,其中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作物479.39万亩,减少9.5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为98.15万吨,增加15.10万吨,创历史最高。 其中:夏粮19.93万吨,增加5.68万吨,秋粮78.20万吨,增加9.42万吨。 特优产业不断壮大。全市围绕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深入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工程。2008年,种植马铃薯351.69万亩、中药材101.17万亩,马铃薯和中药材总产量分别达到63.34万吨和16.33万吨。马铃薯、药材、蔬菜等支柱产业播种面积达479.12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1.65%。从产值看,马铃薯、药材、畜牧业、食用菌、花卉等特色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6%,其中马铃薯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33%。 林业生产持续稳定。2008年完成林业增加值3077万元,比上年下降3.1%。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77万亩,其中:防护林18.67万亩,用材林0.06万亩,经济林0.80万亩,其它林0.24万亩。完成零星(四旁)植树728万株。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8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95295万元,比上年增长9.51%。全市大牲畜存栏52.86万头,比上年减少0.55万头;猪存栏76.85万头,比上年增加3.31万头;羊存栏69.61万只,比上年增加5.19万只。猪出栏84.46万头,比上年增加3.35万头;羊出栏30.98万只,比上年增加2.65万只。肉类总产量7.49万吨,比上年增加0.47万吨;牛奶产量达2355吨,比上年增加278吨。 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得到加强,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一是农村电气化方面,2008年全市农村发电量达到633.76万千瓦时,用电量达到18575.48万千瓦时,其中生产用电8499.38万千瓦时,生活用电10076.10万千瓦时。二是农村化学化方面,2008年化学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28.08万吨,塑料薄膜使用量5399.10吨。三是农村水利化方面:年末已配套机电井达到1368眼,水窖45.98万眼。机电排灌面积12.3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1.83万亩,水平梯田582.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1.61万亩,保证灌溉面积75.27万亩。 三、工业、建筑业、交通和邮电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市通过进一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工业发展大会精神,把工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制定了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加大资金、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协调力度,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工业增长率明显下降。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6.67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84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58亿元,同比增长4.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26亿元,同比增长8.2%。完成销售产值36.91亿元,同比增长1.3%。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8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51亿元,同比增长9.0%。 公路运输日益兴旺。2008年,全市客运周转量达到8577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0%,货运周转量达到127079万吨公里,增长7.0%。全市公路营运车辆达到11820辆,比上年增加2069辆。其中有客运车辆2456辆,货运车辆9364辆。 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52亿元,城乡本地电话用户达到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8万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全市坚持发展抓项目,加大资金争取力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批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2008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52亿元,同比增长45.7%,增速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完成城镇建设投资70.67亿元,增长44.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03亿元,同比增长45.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9.85亿元,同比增长55.3%。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日趋繁荣。2008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5亿元,增长16.6%,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2008年完成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1.69亿元,增长16.2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65亿元,增长19.8%。2008年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为23.66亿元,增长21.46%,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4.49亿元,增长9.4%。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年底全市私营企业达到1613户,投资者3907人, 雇工27062人,注册资金21.82亿元;个体工商户35284户,从业人员4.94万人,注册资金3.96亿元。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8.8;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8.9。在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中:食品类115.3,烟酒及用品类193.6,衣着类103.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104.1,交通及通讯类10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93.1,居住类114.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25.1。 六、科技、文教、卫生和体育 科技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科技投资稳步增长。2008年,全市向国家、省上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14项,其中科技部13项,省科技厅101项。共批复立项科技项目38项,争取项目资金727万元,较上年增长78%。其中,科技部立项9项,投入科技经费207万元。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3项。受理市级科技进步奖励申报项目34项,评定科技进步奖项目1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荣获省科技进步奖项目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认定登记计划外技术合同74 项,完成技术交易额8097万元。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有艺术团体7个,博物馆8个,公用图书馆7个,藏书70.10万册。专业剧团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全年下乡演出2000余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