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平凉市统计局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出口总额为3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00%。外贸销售完成16543万元,较上年增长33.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6.67亿元,同比增长7.10%。

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533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80%;货运周转量11758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3%。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城乡电话用户达11.04万户,其中住宅用户1.2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0.4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6万户。

旅游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国内旅游人数达103万人,比上年增长37.8%,其中接待境外人员1800人,增长20%;旅游业总收入达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旅游境外收入359.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4%。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保险业快速发展,给当地经济建设给予极大支持。

全市金融机构继续贯彻执行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积极扩大融资渠道,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外币折合人民币)余额104.34亿元,增长16.33%。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4%。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6.52亿元,比上年增长8.15%,其中短期贷款5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2%,中长期贷款25.11亿元,比上年增长8%。

保险业发展加快。全年保费收入1.7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27亿元,增长1%;财产险保费收入4361万元,增长8.6%。全年赔付额5879万元,比上年多赔付1824万元,增长44.98%,其中寿险赔付额3417万元,增长70%;财产险赔付额3417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争取省级科技项目9个,资金58万元。安排市列科技项目20项,资金60万元。安排科技三项费69个项目,投资910.36万元。本年度共评出科学进步奖77项,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8项。获奖成果面广量大,水平较高,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更加突出了那些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和那些自主研究开发的创新成果。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本年度全市参加高考考生12129人,比去年增加2692人,上线人数达10057人,比去年增加2577人,上线率为82.9%,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报考人数和上线人数均首次突破万人大关;其中本科上线2756人,比去年增加944人,上线率为22.7%。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中2所,省级重点职中2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市级标准化初中和小学88所。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80所,其中幼儿园137所,小学1654所,一贯制学校18所,独立初中118所,完全中学24所,独立高中9所,农业职业中学13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特教学校2所,医学专科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到49.37万人,其中在幼儿园3.65万人,小学29.1万人,初中11.4万人,普通高中3.8万人,中等专业学校5576人,职业中学6958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894人。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分别达到99.64%、103.83%,毕业率分别达到98.70%、98.86%,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32%、1.5%。15、17岁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98.92%、96.40%。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和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8个。县级广播电视电台(站)7座,其中: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电视站1座,有线电视网干线总长212.67公里,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收转台1896座,比上年增加423座。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7.77%,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72%。有线电视用户达5.86万户,较上年增加0.26万户,增长4.64%。发行《平凉日报》382.82万份。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63个,实有病床数4815个,卫生技术人员4575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95人,其中医院和卫生院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66人。全市有妇幼保健医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49.44%。

体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全市运动员参加省级各项各类竞赛,共获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5枚。平凉籍运动员参加全国、国际各项各类比赛,共获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3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22.93万人,人口自增率为5.4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85元,比上年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15元,比上年增长8.2%;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达12401元,比上年增长12.29%。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8622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职工10035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5318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681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048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人员失业保障金发放均达到100%。

全市福利院有床位100张,收养77人;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2个;最低生活保障救济44370人,救济金额为2608.94万元。全年接受社会捐赠396.2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空气质量逐步提高。2004年,全市六项主要污染物均控制在目标值之内,总控制率达到100%。大气环境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每标立方米0.283毫克,三氧化硫年日均值为每标立方米0.1毫克;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33.3%,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4.9分贝和69.4分贝。全市环保投资达到1.58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6307万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5771万元,生态示范区建设3209万元,环保能力建设476万元,投资指数达1.69%。本年度新增烟尘控制区面积2.8平方公里。

全市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值突破了1000万元;完成环保基础设施投资476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总值指标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资料为2004年抽样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