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张掖市统计局

投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额大幅增长,比重快速上升,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下降但仍是固定资产的投资主体。第一产业投资7.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6%;第二产业投资15.43亿元,增长71.23%,其中工业投资12.72亿元,增长78.32%;第三产业投资18.88亿元,下降7.33%,投资构成由上年的21:26:53变化为18:37:4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27.59亿元,增长22.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5.6%,仍占绝对优势,非国有经济投资14.48亿元,增长5.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4.4%。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30.43亿元,增长25.03%,占投资总额的72%,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去向;更新改造投资4.43亿元,增长7.08%,房地产开发投资2.06亿元,下降19.39%,其他投资5.15亿元,下降1.13%。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3年初确定的22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21项,完成投资23.65亿元,占当年投资总额的59.79%。投资3.5亿元的国道312线永-山段一级改高速及辅道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36.5亿元的国道312线高速公路山-临段和临-清段已完成路基主体工程,当年完成投资10.77亿元;投资25亿元、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张掖火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1.51亿元;投资9.8亿元、装机15.7万千瓦的西流水电站下闸蓄水,当年完成投资2.33亿元;投资6.8亿元、装机9万千瓦的小孤山水电站围堰截流成功,当年完成投资1.08亿元;总投资14.75亿元的黑河流域节水改造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9.75亿元,连续4年完成了国家确定的黑河分水任务。投资1.21亿元的第二批农网改造工程10千伏工程已基本完工,35千伏正在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全部完成,城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城区道路改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集团化运营初具规模,在二季度受“非典”冲击较大的情况下,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公路客货运周转量86516.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77%,其中:客运周转量54344万人公里,增长5.5%,货运周转量81082万吨公里,增长6.9%。全市客运线路达331条;日发班次1010个,分别比上年增长2.16%和1.3%。全市乡镇和村社通公路率分别达100%和99.56%,通班车率分别达到82.76%和72.34%,甘州区内已开通公交线路15条,拥有公交车辆145辆,营运里程达220公里,拥有出租车辆1187辆,比上年增长19.8%。形成了以兰新铁路、312、227国道为主脉,县、乡、村公路为补充的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由六县区公交汽车公司加盟、服务领域涵盖长、短途客运和城市公交的西运集团,成为全市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佼佼者。

邮电通讯业蓬勃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73亿元。年末拥有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27.53万户,增长37.1%,电话普及率达到21.7部/百人,增长37.17%。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2.5万户,普及率43.22部/百人;农村电话用户15.22万户,普及率15.54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累计10.63万部,增长99.81%。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8982户,增长1.86倍。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城市零售额15.01亿元,增长10.8%,农村零售额6.51亿元,增长8.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8亿元,增长19.32%;餐饮业零售额1.58亿元,增长7.73%;其他行业零售额1.14亿元,下降50.5%。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出口贸易总额6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倍。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3年,全市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22项,项目总投资90.13亿元,引进资金86.21亿元,开工建设85项,到位资金8.4亿元,与去年相比,签约项目的总投资、引进资金、到位资金分别增长2.08倍、2.28倍和12%,为张掖市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场建设日臻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拥有各类交易市场56个,年成交额11.4亿元。基本形成了以甘州区为中心,辐射全市其他县乃至河西地区的市场网络体系。

旅游业全面发展。围绕张掖历史文化名城、肃南马蹄寺、山丹草原风光、高台临泽湖泊水面四大旅游区建设,共建成项目33项,完成投资1.13亿元。在重点景区开发方面,投资1200多万元,用于国家3A级景区大佛寺和马蹄寺建设,完善了景区内部结构,树立了景区新形象。同时,通过城镇化带动,吸纳民间资金、相关行业投入等方式,投入资金6220万元,加大市内和周边地区休闲度假短线市场的建设,大力开发大众旅游项目。在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重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新开发以大佛寺金经、山丹羊樽,龟背鹤等文物复制品、书画作品、工艺品等21种,纪念信封9种,书刊画册6种4000余本,为旅游产业开发及“创优”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目前已形成了以甘州区为中心,肃南马蹄寺、山丹古长城为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景点已达32处,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全年接待中外游客61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78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比上年增长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3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2.6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6亿元,增长12.24%。财政支出达到11.41亿元,增长6.62%。

金融业平稳运行。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35亿元,增长18.8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5.47亿元,增长23.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99亿元,增长17.12%。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8.26亿元,增长6.3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9.94亿元,增长2.64%;中长期贷款余额17.40亿元,增长30.11%。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完成2.48亿元,比上年增长40.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08.7万元,增长8.28%;人身险保费收入20124万元,增长51.5%。全年赔付额4067.7万元,下降6.08%,其中:财产险赔付2586.7万元,增长5.23%;人寿险赔付1481万元,下降20.9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教育系统强化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协调发展、结构比较合理的教育体系,张掖卫校成功升专。全市拥有本科院校1所,专科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普通中学103所,各类职业中学12所,小学676所,幼儿园471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1%;初中入学率达98.09%。2003年,张掖市向全国各类高、中等专业院校输送新生6615名,高考录取率达80.8%,提高1.6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