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省上下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目标要求,积极营造“三个环境”,适时调整,较好地适应了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形势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变化,国民经济增长较快,继续保持上年9.4%的较高增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综合 全省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初步预计,全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4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30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17亿元,增长9.6%。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493元,增长9.1%。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我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3:44.9:35.8调整为2002年的18.4:45.7:35.9,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8和0.1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500.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66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08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市场物价持续走低,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小型国有企业处境困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粮食面积缩减,总产增加。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2.8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6.1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782.68万吨,比上年增长3.91%,其中夏粮369.18万吨,增长6.40%,秋粮413.50万吨,增长1.78%。棉花、油料和糖料面积减少,蔬菜面积增加,棉花、糖料和油料种植面积分别为4.04万公顷、0.72万公顷和31.0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下降29.00%、36.84%和4.81%;蔬菜种植面积为20.07万公顷,增长7.44%。油料和药材增产,棉花、甜菜和烤烟减产。油料总产41.93万吨,比上年增长9.14%;药材产量达30.58万吨,增长24.41%。棉花总产达6.96万吨,下降29.70%;烤烟总产1.40万吨,下降39.13%;甜菜总产28.85万吨,下降36.06%。蔬菜水果产量增长较快,全年蔬菜产量达640.56万吨,增长6.93%;水果产量达137.05万吨,增长12.60%。 林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37.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6.34%,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88万公顷,增长2.57倍。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水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9.69万吨,比上年增长7.00%;水产品产量1.48万吨,增长0.68%。 农业机械化程度加快,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85.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4%;化肥施用量(折纯)69.41万吨,增长5.07%;农村用电量28.99亿千瓦小时,增长5.65%;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3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7.44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全年全省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40.6亿元,增长10.5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50.58亿元,增长10.1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完成139.02亿元,增长9.97%;集体企业完成52.37亿元,增长10.39%;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10.86亿元,增长9.86%;股份制企业完成122.02亿元,增长12.0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62.62亿元,增长8.51%;重工业完成277.98亿元,增长11.26%。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全省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14.17亿元,比上年增长9.65%。产销率达97.25%,比上年提高1.70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4%;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0.14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0.57亿元。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7.62%,比上年提高4.56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为3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能源生产总量2250.2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4%。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年全省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4亿元,增长14.15%;实现税金总额5.86亿元,增长11.62%;施工房屋面积2232.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4.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116.35万平方米,减少120.02万平方米。投招标制度进一步完善,全省建筑施工工程10027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6112个,占施工工程个数的60.96%,比上年提高5.73个百分点。 四、投资 投资总量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3%。 投资结构发生变化。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88.48亿元,增长15.54%;城乡集体经济投资30.00亿元,增长5.89%;城乡居民个体投资57.35亿元,增长5.60%。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285.79亿元,增长12.92%;更新改造投资154.81亿元,增长18.78%;房地产开发投资37.71亿元,增长20.21%。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按行业分,原材料工业投资67.12亿元,增长36.09%;机械电子工业投资6.66亿元,下降18.78%;轻纺工业投资16.22亿元,增长48.67%;交通邮电通讯业投资127.21亿元,下降4.83%,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94.79亿元,增长7.39%,邮电通讯业投资32.42亿元,下降28.57%。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591.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20%;旅客周转量267.44亿人公里,增长17.90%。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3541万吨,比上年增长1.43%;客运量14750万人,增长5.96%。全省公路里程达4.04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5%,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20公里,增长23.62倍。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2.4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9.9%,邮政业务总量6.2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年末本地局用交换机总容量0.04亿门,增长33.3%。年末本地电话用户322万户,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城市233万户,增长27.2%;农村89万户,增长32.4%。年末住宅电话用户262万户,比上年增长92.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6.5万户,本年新增63.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20.39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5.11部。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1.80万公里,比上年增长44.0%。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9.5万户,比上年增长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