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8 年,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亮点增多,成绩斐然。 2008年,文化事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3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少儿图书馆1个,图书馆10个,艺术馆1个,文化馆10个。 2008年,全市共创作小戏小品185个,文学作品200余件,舞蹈作品27件,歌曲40余首,书法、美术、摄影作品200余件,有100余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电影剧本《支书和他媳妇》、《戴俊》拍摄制作完成完毕;陕南民间歌舞剧《汉水姐儿歌》参加全省第五届艺术节荣获72项奖。 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基层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五大工程”取得显著进展。今年,我市启动了5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试点建设,落实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为187个行政村配备文化活动器材,改造了2个影剧院,全市农村电影放映3.07万场次,观众达 500余万人次,实现了全市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同时为1个剧团配备了流动舞台车。 广播电影电视业保持稳定发展。至2008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10座,其中,市级1座,县广播电视台9座。全市共播出3套广播节目。广播节目中,市台2套,县级1套。全市共播出13套电视节目。其中,市台无线节目1套,有线节目4套,县级广播电视台节目9套。 2008年,全市(包括市级、县级及县以下)广播电视传输网干线总长2987.1公里,市以上干线网总长较上年新增,达到668公里。全市广播电视用户15.18万户,较上年末增2.39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20万户,比上年增加2.31万户。 全市共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发射功率20千瓦。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发射功率36千瓦,一千瓦以上调频广播发射台2座,发射功率9千瓦。2008年,完成安康电视转播台和8个县中央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年度建设任务,全市广播发射功率比上年新增1千瓦,电视发射功率比上年新增16.6千瓦。 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86.48%,电视人口覆盖率90.91%,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05和0.07个百分点。 2008年,全市有综合档案馆11个,全部面向社会开放,其中:档案馆馆藏资料99588册,馆藏档案431302卷,现开放档案103145卷。2008年接待查档18496卷次,资料707册。 2008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84个(不包括诊所),全市共有床位6791张,其中,医院床位4362张,卫生院病床2164张。卫生人员890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522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514人,注册护士1994人。截止2008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全市10个县(区),参合农民达到228.57万人。 2008年,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加快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全年举办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20余次,参与人数近2万人。全市共投资519余万元,在120个行政村和社区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群众健身设施和条件。全年通过培训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95余名。成功举办了安康市第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全面加强竞技备战,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2008年我市运动员参加省以上体育竞技,共获得冠军4个,亚军5个,第三名8个。 十一、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2008年,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程,摆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较高增幅的情况下,我市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 2008年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3个,总面积60275公顷,占我市国土面积的2.56%。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达28103公顷,占我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6.62%。2008年,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为360天,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1.81,比2006年下降14.6%,为全省十一个城市(区)的前列。汉江安康段及其主要支流8个监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开始改善。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控制在国家环境噪声标准以内,城市声环境质量有了改善。 2008年,列入省委、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完成了污染减排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7年削减2.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69%。 2008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了省上下达我市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出现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08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416起,同比下降15.5%;死亡127人,同比持平。其中,发生3-9人较大事故5起,同比减少3起,下降33.3%;死亡30人,同比下降18.9%。经济损失279.82万元,同比下降41.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5.71万人。全年出生率10.03‰;死亡率7.88‰,自然增长率2.15‰。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0元,比上年增加2099元,增长2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0%;人均消费支出7672元,增长2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25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70元,比上年增长22.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85元,比上年增长25.8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 2008年末,我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2.35万人,增长4.24%。据劳动部门统计,2008年度,我市新增就业人数13890人,登记失业人数9357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为3998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3.79%,控制在4.3%以内。 在岗职工工资高速增长。2008年度,我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7.30亿元,增长28.88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864元,增长25.17%。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据劳动部门统计,2008年度,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0.76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4万人,离退休参保人数2.5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16.52万人,比上年增加13842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8万人;全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6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8.7万人,比上年净增110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61万人,净增参保人数1.31万人;全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9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07万人,净增参保人数0.92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