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汉中市统计局

2003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紧紧围绕“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开放兴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战略,把加快发展做为第一要务,以兴汉富民为根本宗旨,始终掌握建设和发展的主动权,使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价格回升,亮点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63.4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36.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56.6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70.1亿元,增长8.4%;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第一产业保持稳定,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稳定。但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结构不优,支柱不强,就业困难,财力不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一、农业

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3.9亿元,比上年增长5.9%;粮食受播种面积减少和病虫害、自然灾害的影响,总产量94.97万吨,减产9.2%;油料总产13.12万吨,增长17.00%,茶园面积达43.76万亩,总产量达4373吨,水果总产达13.33万吨,桑园面积达11.89万亩,蚕茧产量达3331吨;草本菌类、中药材发展更快,经济作物基地面积快速扩大,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全市生猪出栏208.42万头,生猪、羊、家禽出栏分别增长6.06%、13.08%和8.09%。全市肉类总产量达19.22万吨,禽蛋4.05万吨,奶类总产7711吨,同比分别增长7.32%、65.39%和25.00%。蔬菜种植面积达56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32.5万亩,中药材产量6.83万吨,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初显雏型,绿色产业建设进一步发展。全年建成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16万亩,无公害基地5.4万亩,有10个品牌获得农业部认证。1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省上认定。

林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共完成造林79.69万亩,退耕还林35万亩,天保工程顺利实施,林业产业化健康发展,2003年,全年实现林业产值4.62亿元。

渔业生产积极向优质、高产、多品种和高效益方向迈进。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72万吨,比上年增长17.07%,其中,渔业产值达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卡房、云河、娘娘滩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取得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5平方公里,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7.6万亩;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0.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3%;有效灌溉面积123.87千公顷,增长5.71%;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54.64万吨,增长5.30%。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市县区属地方工业实现总产值7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在全市工业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2.18亿元,增长16.4%。其中,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产值5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工业结构继续调整,产销衔接良好,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总产值35.6亿元,比去年减少18.5%,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59.09亿元,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0.76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59.2%、和40.8%。轻工业产值26.04亿元,重工业产值76.14亿元,分别增长0.3%和20.4%。市直工业稳定增长,全年产值达5.25亿元,比去年增长9.1%。市直工业走出了低谷,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7.22%,工业运行质量改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企业亏损面达54.04%,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比去年提高0.1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比去年提高2.1个百分点,应收帐款净额比去年上升6.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67.18%。

建筑业市场不断规范,生产稳步增长。全市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整体盈利,以上建筑企业90家,实现总产值14.90亿元,增长6.7%,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6482元/人,比上年增长6.9%,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施工面积390.61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竣工面积168.53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2%,2003年,全市三级及三级实现利润685万元,比上年净增692万元,税金总额0.5亿元,比去年增长2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市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力度,使固定资产投资呈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亿元,比去年增长22.0%。其中,市县区属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其他类型投资56.1亿元,比去年增长24.1%,集体单位投资1.3亿元,比去年下降32.3%,城乡个人投资3.6亿元,比去年增长25%。按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35.2亿元,其中:地市13.5亿元,分别增长33.3%和21.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9亿元,与上年持平,地市属完成4.4亿元,比上年增长47.8%;房地产开发投资12.7亿元,其中:地市12.3亿元,分别增长34.4%和37.7%,其他投资3.6亿元,比去年下降7.2%。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完成2.8亿元,比去年增长53.0%,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投资20.3亿元,增长25%,工业技改投资增加迅速,全年完成技改投资4.8亿元,增长6.9%。

投资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全年实施重点项目30个,完成投资31.6亿元,西汉高速公路勉宁段建成通车,陕飞公司局部脱险搬迁工程,“运八”及“军机”生产线改造工程,汉江、汉王药业公司制剂车间GMP达标工程、汉航科技大厦、3201医院高知楼、汉中监狱迁建等8个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能力。

四、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2003年,全市加强了交通行业管理,全年完成客运量达4256.7万人,其中:铁路和公路分别达138.7万人和4118万人,完成货运量达1700.9万吨,其中,铁路和公路货运量分别达252.9万吨和1448万吨,全年客货物运输周转量分别达67.3亿吨公里和20.1亿人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