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市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协调、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20.04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大关,比上年增长18.1%,增幅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99.84亿元,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92.73亿元,增长10.6%。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4:62:24调整为9:62:29,一产降低5个百分点,三产提高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已接近万元,超过一千美元大关。 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还较小,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8.7%,人均生产总值仍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差距进一步拉大,2005年南部六县经济总量为31.14亿元,仅占全市的9.7%;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运营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小,承载能力差,资源开发中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现象严重。 二、农业 2005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依照“稳粮、优果、兴牧”的发展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畜牧业强势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84亿元,比上年增长9.8%。 种植业生产经受了干旱及后期阴雨等自然灾害的考验,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种植业产值2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粮食、油料等农作物因灾产量下降,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5.2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6.3%,粮食总产量106.23万吨,减产25.49万吨,下降19.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5.5%,油料总产4.34万吨,下降27.6%;蔬菜种植面积1.41万公顷,增长20.5%,蔬菜总产量33.51万吨,增长28.1%,水果产量14.41万吨,下降2.7%。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当年造林面积3.0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7万公顷,飞播造林1.67万公顷;退耕地造林面积1.3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58万公顷,“三个百树”工程植树1064万株。 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畜牧业总产值2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肉类总产量14.23万吨,增长7.8%,禽蛋2.94万吨,增长5.4%,奶类4.68万吨,其中牛奶4.22万吨,增长34.4%。山羊毛产量827吨,绵羊毛产量4674吨,羊绒产量53.28吨,蚕茧产量27吨。全年畜禽存栏总量1031.04万头(只),增长6.8%,其中大牲畜存栏总量达34.23万头,增长0.4%。生猪存栏96.7万头,增长10.3%;羊子存栏405.1万只,增长5.9%,禽存栏495.01万只,增长6.8%。全年畜禽出栏总量698.39万头(只),增长7.2%,其中大牲畜出栏5.77万头,下降2.2%,生猪出栏114.9万头,增长12.4%,羊子出栏240.11万只,增长7.4%,禽出栏337.61万只,增长6.8%。 渔业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渔业总产值0.42亿元,比上年增长61.5%,水产品产量0.57万吨,增长58.3%。 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7.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5%。当年机械耕地面积10.94万公顷,机播面积3.43万公顷,机收获面积0.44万公顷。 农村扶贫工作扎实推进。2005年全市安排扶贫资金7810万元,其中用于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5763万元,启动建设重点村204个,续建重点村10个。全年新增和改扩建乡村道路849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160处,解决了8.68万人、6.22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市有4.58万人解决了温饱,10.61万人脱贫,扣除因灾返贫人口后,贫困人口净减少10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能源化工基地生产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9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全部工业总产值为397.04亿元,增长2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0.57亿元,增长25.9%,规模以下总产值36.47亿元,增长3.2%。工业产品销售率99.98%,比上年上升1.04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总产值240.06亿元,增长34.5%;集体企业总产值18.78亿元,增长334%。轻工业总产值3.21亿元,增长5.9%;重工业总产值357.36亿元,增长 29.8%。规模以上工业(不含长庆、农电)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0.96亿元,实现利税45.7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2.62亿元。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建筑面积317.54万平方米,竣工产值为19.49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1781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16亿元,增长33.9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83亿元,下降2%,建筑安装工程完成99.05亿元,增长30%,跨区项目投资61.37亿元。全年投资在50万元以上项目为69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79个,500万元以上项目239个,建成投资投产项目447个。新增固定资产53.37亿元。 基本建设投资中,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56亿元;制造业完成投资18.39亿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37.43亿元;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43.95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完成0.9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完成0.44亿元,房地产完成4.83亿元。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煤开采220万吨,天然原油开采25748吨,新建公路178公里,改建公路53.8公里,造林面积13.2万亩,水库容量0.12亿立方米,中等学校学生席位7090个,小学学校席位1500个,城市道路扩建6公里,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12.34公里。 2005年我市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其中,跨省重点项目:长庆公司完成投资33.22亿元,神东公司完成投资28.14亿元。全市50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00亿元,截止05年底完成投资83亿元。其中工业产业项目26项,其中米脂10万吨聚氯乙烯、锦界热电厂二期项目已完工,分别完成投资11.5亿元和3亿元;交通项目8项,其中子洲到王圈梁段完成投资28亿元,靖安高速完成18亿元,陕蒙高速完成5亿元,吴子高速完成13亿元;社会事业及城建项目11项,榆中迁建工程已完成总投资的80%,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9亿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00万平方米,古城步行街完成投资1亿元;农业项目5个,榆林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完成投资20亿元,完成退耕还林50万亩,荒山造林100万亩,其他项目投资进展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