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9 榆林市统计局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与保障

到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51.63万人,出生人口3.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7‰,出生率为9.41‰,比“九五”末相比,分别下降了和0.54和0.5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0元,较上年增加387元,增长6.8%;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为4710元,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03元,较上年增加151元,增长9.1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028元,增长29.9%。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25.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19.3平方米。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32.6%,农村为37.92%,分别比上年下降1.45%和1.98%.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商品价格总水平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4%,其中粮食及鲜菜分别上涨4.6%和6.8%;居住类上涨4.2%;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用品类价格微升。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6%,其中燃料类零售价格较去年上涨达42%。

在岗职工工资稳步增长。全市在岗职工19.22万人,工资总额271044万元,比上年增发46271万元,增长20.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257元,比上年增加2301元,增长19.2%。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725人,全年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1万人,考发职业资格证书1.85万份。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全年全市劳务输出人数达41.8万人,劳务收入达20.1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2005年全市共下达救灾款1339万元,有效地解决了30多万人的生活困难问题。下达城市医疗救济资金180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436万元,解决了城乡6000多户患大病者的医疗困难。全面落实了五保敬老政策。全市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低保,年生活补助标准达到720元以上。目前,全市已改造提高了10所农村敬老院。电脑福利彩票全年销售6880万元,超额完成任务4000多万元,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共投入福利公益金130万元,支助福利事业项目15个,支助贫困大学生78名。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员9.61万人,比上年增长6.5%;参加医疗保险人员16.31万人,增长6.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52万人,增长1.4%。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提高。至2005年底,全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入5亿元,新增城市道路56公里、城市排水管线65公里、供水管线30公里,全市供水管网达到19.5公里、天然气管线59公里、城市绿地41万平方米,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28.5%。

城区绿化投资200万元,新增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绿地率达到26%,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3平方米。城市气化工程新增供气管网15公里、天然气用户8000多户,总用户数达到了2.7万户,我市第一个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供热完成投资800万元,新增供热能力110万平方米,总供热能力达到了160万平方米目前供热面积为100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强化资源开发区环境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先后9次深入石油开发区进行调研,共检查各类站点116个,井场3432个,油气井4941口,建起油井环境管理档案5000多份。对不规范生产的3310口油气井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经过整改2458个井场达到了清洁文明井场建设标准,50%的油井实现了管网输送。在煤炭开发区,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目前,全市405家煤矿,共投资1亿多元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榆林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43台严重超标“冒黑烟”的燃煤采暖锅炉经限期整改,加装了高效除尘器,实现了达标排放。城区121台0.7MW以下燃煤茶浴炉经限期改造,全部用上天然气、焦炭等清洁燃料。新增天然气用户6828户,累计达25612户,新增民用壁挂式燃气炉560台,累计已达1700台;对73家上规模、上档次的饭店逐一进行排查,32家宾馆、酒店安装了油烟净化器。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方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