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汉中市统计局

2001年汉中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和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探索加快汉中发展的路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改革,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基本上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奋斗目标,为汉中在新世纪实现全面振兴开了一个好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2.0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5.0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56.0亿元,同比增长12.0%。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上涨2.0%;食品价格100.9(其中,粮食96.5,肉禽及制品、鲜菜和蛋分别上涨9%、4.2%和4.8%),烟酒衣着价格分别上涨2.2%和1.7%,娱乐教育文化价格上涨12.3%,居住价格上涨1.5%。

2001年,全市从业人员202.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70.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4万人。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4.9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8千人。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加强。全市足额发放了当年干部职工工资、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全部兑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到19.3%。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发展产业化农业和订单位农业。加大了国有企业的改制力度,至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改制企业419户,占总数的97.1%;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9.9,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减亏21.5%;非公有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7万户。私营企业722户。至年底,全市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6.7万户、私营企业4154户,注册资本达31.33亿元,从业人员51.04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高新技术企业少,需改造提高的传统产业企业多;财政支付能力依然较差;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相当困难。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6.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扩大1.40%,油菜籽增至89.6万亩,中、高档优质水稻达110成亩。新发展茶、果、药13万亩。蔬菜总面积达52万亩,总产达88.6万吨。

粮油生产因灾减产。受调整面积和严重干旱、低温、病虫害影响,全年粮食总产达109.8万吨,减产11.9%;其中,夏粮产量达25.9万吨,减产16.4%;秋粮产量83.8万吨,减产10.34%。油料总产量10.1万吨,减产4.4%。

茶叶、水果、柑桔、黄姜、杜仲、枣皮等区域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很好。全年创建茶叶、蚕桑、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科技示范区34个,面积达21.65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达29.15万亩,其中烤烟7万亩,茶叶1.2万亩。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达6.85亿元,全年出栏的生猪达183.9万头,增长3.6%;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6.3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猪肉产量达14.4万吨,同比增长3.4%;全年生猪订单达12万头,至年末生猪存栏达172.6万头,大牲畜存栏33.8万头。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36万吨,增长11.4%,渔业产值达5872万元,增长12.45%。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植树造林48万亩,比上年增长35.6%。封山育林144.1万亩,退耕还林11万亩,育苗1.56万亩,发展苗木花卉2.5万亩,完成13个种苗工程建设项目。小峡引水一期工程和双龙寺水库建成投用,云河、卡房、娘娘滩水库和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进度加快,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陆续完工。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9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实现产值14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市县区属工业实现产值103.0亿元,同比增长6.6%。全部工业增加值52亿元,同比增长7.6%。市县区属工业增加值39.7亿元,在全部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下降2.3%;集体企业1.5亿元,同比下降2.0%;股份制企业5.45亿元,同比增长6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0.1亿元,同比增长50%。重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下降0.7%,轻工业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15.1%。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8%,汉江制药、汉王药业、勉县人造板公司、南化公司等骨干企业产值利税稳步增长。陕飞、汉江机床厂债转股和“八一”锌业技改项目顺利实现;汉中卷烟一厂、二厂产品和新产品开发取得初步成效,生产经营形势开始好转。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由于投资的加大,建筑业市场异常火热,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52万元,下降78.0%;税金总额3669万元,增长44.5%。全年施工工程个数1361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890个,占全部工程个数的65.4%;全部工程施工面积28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房屋竣工面积124.2万平方米,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制取的新进展,全年又有5户国企完成改制,大汉钢、啤酒厂、城固肉联厂等企业通过租赁、收购、联合等方式盘活了资产。南郑美妆庭纸业、城固秦汉陶瓷、略阳区力矿业、宁强丁家坝金矿等引资、合资企业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44.53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市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亿元,同比减少3.3%。在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4.6亿元,增长84.4%;其中,市县区属7.6亿元,增长9.2%;技术改造投资4.0亿元,减少21.7%,其中,市县区属1.5亿元,减少31.2%;房地产开发投资7.4亿元,增长20.3%;其它投资3.8亿元,增长23.8%。投资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2亿元,增26.6%;第二产业投资26.7亿元,增长79.2%;第三产业投资16.4亿元,减少6.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投资增长2.77倍,农村电网改造完成投资3.12亿元,西汉高速公路、重点水利工程和“一江两岸”城市建设及“中央大道”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继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