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9 延安市统计局

九、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从业人员663人;文化馆(站)15个,从业人员255人;公共图书馆13个,从业人员173人,藏书55万册;剧场、电影院14个,从业人员204人。拥有卫星电视地面收转(单收)站15.6万座,增长3.6%;电视覆盖率98.40%,广播覆盖率96.91%。《延安日报》全年发行350期,共计3.4万份。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4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1个;床位712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053张;卫生技术人员8962人,其中医院、卫生院5555人。农村村级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达到1847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777人。

体育事业再创辉煌。积极组织筹备参加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延安市第四届运动会、延安市田径公开赛等各项大型体育赛事。全年全市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杯9樽,银杯5樽,铜杯2樽。金牌133枚;银牌105枚;铜牌69枚。全市共有体育场所13个,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为86.5%。大力发展全民体育运动事业。全市建立了70多个全民健身辅导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640人;建成全民健身广场16个,为全市居民健身创造了良好条件。成功协办奥运火炬在延安段的传递工作,对促进全市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好作用。

十、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02个,其中履约项目91个,合同履约率达到89.21%,总投资111.98亿元;合同引进资金106.5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22%,其中引进外资2307万美元;上年度续建项目中,在建69个,建成26个。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7.1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8%。外贸进出口总值将达到2532万美元,较上年增长20%。

十一、人口和计划生育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08年全市总人口214.49万人(常住人口),增长0.47%,人口自增率4.7‰,出生率10.46‰,死亡率5.76‰。

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计生单位431个,其中:计生行政机构193个,县区计生服务站13个,乡镇计生服务站179个,其它事业单位46个。共有干部职工2270人,其中:计生行政管理人员438人,县区计生服务站357人,乡镇服务站1310人,其他人员165人。按照国家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提高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优待标准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加大了奖励力度,年末全市已有14周岁以下农村独生子女33635户、农村双女绝育户266户。加强对城镇育龄妇女的“三查”,严厉打击“两非”人员,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财政用于环境保护支出3.16亿元,增长1.6倍。环境监测机构逐步健全,人员不断壮大。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6个,监测人员147个,环境监察大队15个,人员364个。节能减排得到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步伐加快,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大。全年削减二氧化硫3613.86吨,削减化学需氧量5322.67吨。建成清洁文明井场28075 个,建成率达到90.4%。建成输油管线5495.7公里,年管输原油556.7万吨,管输率达到45.5%。绿化井场坡面和道路面积达10.47万亩,新建及硬化油区道路4427.79 公里。全年出动检查交通、商业、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整治人员3089人次,现场检查928次,检查噪声源320个,查处噪声扰民行为64起。查处环境违法行为84起,查处率达到100%。空气优良天数达302天,比上年增加19天。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年改造硬化巷道16条,实施了4条巷道的路灯照明工程;新建改造8条沟道排洪渠,建成公厕10座、垃圾台(站)16座。完成了计划外5处公交停车港湾建设和兰家坪桥栏杆改造工程。新增夜间保洁面积24.9万平方米、垃圾袋装化路段7.2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作业面积35.68万平方米,市区垃圾袋装化率达到了76%,机械化清扫率达到45%。全年共清运和处理生活垃圾11.08万吨,垃圾清运率达到98%以上,进场垃圾处理率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全年收集污水1162.36万吨,处理污水822万吨,污泥外运7300立方米,污水COD消减量达到3057吨,出厂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污水处理综合合格率达96%以上。全年完成供水1452.95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92%,推广安装节水器具639套;销售天然气4167.8万方,新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3757户;新增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总供热面积达278万平方米。全年栽植各类苗木28.7万株,新增绿地2.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3.99%、32.88%和8.13平方米。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32元,较上年净增2431元,增长24.8%;农民人均纯收入3551元,较上年净增706元,增长24.8%。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城镇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7.26万人,比上年增长0.88%;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2.72万人,增长8.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20万人,增长4.17%。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28个,床位955张。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城乡居民为21.22万人,其中城市7.02万人,农村14.2万人,分别增长8.0%和2.1%。

注:1、本资料数据为初步统计或月快报数据。

2、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为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3、生产总值、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