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榆林市统计局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各种征管措施的落实,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加上上划两税财政总收入达到19.89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支出21.39亿元,增长19.8%。

2002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27.9亿元,比上年初增长15.8%,其中企业存款32.3亿元,增加1.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9.6亿元,增加12.6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09.3亿元,较年初增加17.8亿元,增长19.4%,其中短期贷款48.8亿元,增长4.5%,中长期贷款50.1亿元,增长23.7%(其中基本建设贷款24.9亿元,增加3.7亿元;技术改造贷款0.5亿元,减少0.1亿元;个人中长期贷款8.9亿元,增加4.9亿元)。全市货币累计投放12.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2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保险费收入28843.8万元,比上年增长8340.8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8669.3万元,增长15.0%,人寿保险费收入20174.5万元,增长55.6%,分别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945.6万元和2140.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市组织评议、登记科技成果26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3项,省内先进水平的13项);市科技进步奖30项,申请省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有11项获奖;申报国家科技成果计划1项,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列入计划,项目从2003年正式实施;申报陕西省科学技术推广计划项目3项,全部列入计划。

2002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4552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普通中学272所,小学4250所。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8.52%和91.72%,比2001年提高0.52和7.01个百分点;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58%和4。9%,比2001年降低了0.65和1.2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58682人,比上年增加了13646人,2002年高考上省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含体、艺和提前录取专业)人数达到4014人,实际录取4324人,较上年增长46%,上线率为30.7%,居全省第二。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2%、73.6%和61.15%,分别比上年提高1.27、3.35和5.81个百分点。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扫除青壮年文盲2.7万人,文盲率由上年的1.5%下降到1.3%;农民技术学校培训学员11.2万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共有14个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全年全市各专业艺术团体共送戏下乡演出了370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23455场,下乡摆摊设点400多处,流动售书15000多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市第一届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会议期间,为丰富代表文化生活,营造喜庆气氛,文化部门精心组织,举办了3场大型文艺晚会,赢得代表们的一致了评。2002年文化市场秩序有了较大好转。市、县、区停整顿文化经营单位187家,取缔录像厅20家,歌舞厅15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全部取缔,对全市87家网吧进行清理整治,取缔5个,鹪整顿21户,处罚违规经营者25户。

体育事业来取得丰硕成果。在省十二届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共获得金牌13枚,银牌54枚,铜牌45枚,团体奖杯12座,金牌总数名列全省第三。在省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上,荣获女子乓乒球比赛团体第三名,男子团体第五名,中国象棋团休第六名,木兰扇个人第三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榆阳区老年秧歌队在参加全省全国比赛均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全市城镇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已达95%以上,农村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已达80%。

十、人口和环境保护

2002年全市总人口为335。44万人,比上年净增加1.74万人。人口出生率9.34%,死亡率4.08%,自然增长率5.26%。

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年未全环境保护系统共有365人,各级环境监理所和监测站11个,监测人员203人。全市建成了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为13。2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4个,面积达10。2平方公里,建成并经当地政府正式授牌的县级绿色示范党校4所,市级9所,有3个绿色企业、2个绿色社区、2个绿色村庄已通过省局组织的预验收。

2002年,我市全力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和天然气气化工程。榆林城区天然气工程总投资3000多万元,近万避孕药居民,24家主要餐馀业和10个企业事业单位的采暖锅炉用上了天然气,榆林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总投资2512万元,实现集中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靖边县天然气气化工程投资2500万元,有1800户居民使用上了天然气。榆林市城区垃圾填埋场投资500多万元,已建成投用;榆溪河综合治理城区段河堤工程已基本完工。

十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快,生活水平继续改善。

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8元,分别比上年增加922元和257元,增长23.3%和24%。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49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23.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10.9%,其中食品支出点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0%和45.80%,比上年降低3.7和2.5个百分点。储蓄存款增多。.年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6亿元,比年初增加12.6亿元。住房面积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7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年未全7.2万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3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社会统筹。全市共保障困难居民和下岗职工15532户,42585人,目前已发放保障金2455.2万元,保障对象人均月补助53.8元。2002年全市有福利院4所,床位数407张,敬老院48所,床位565张,供养人员3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