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榆林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省十次澡代会精神,按照市一届人代会提出的实施跨越式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目标,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11.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5.2%。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十市之首。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8亿元,增长33.82%亿元,增长7.9%。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1.8和4.0个百分点,百第三产业则下降5.8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1%。分项目看,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0%和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4%(其中教育价格上升0.5%)食品.3%(其中粮食下降0.3%,鲜菜上涨3.3%);依着、家用设备用品、交通、通讯等类别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年.6%。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9.19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7.84万人。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1.2万人,比上年减少0.72万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4.0%。

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优势产业对相关产业拉动不强;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脆弱,主导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低下。

二、农业

2002年,我市农业生产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有利因素,农业生产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全年农业牧渔业总产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4.3万公顷,增长4.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1万公顷,与上年持平;经济作物播川面积4.8万公顷,下降4.5%;蔬菜及其它作物播种面积6.4万公顷,增长59.2%。主要产品产量:粮食104.34万吨,增长89.6%,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油料5.66万吨,增长2.1倍;水果11.49万吨,增长62.0%,创历史最高纪录。

退耕还林还草在全市范围内展开,面积进一步扩大,质量提高,全年完成造林288万亩,比上年增长1.4倍。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70万吨,禽蛋产量2。46万吨,奶产量1.92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0%、1.0%和16.0%,大畜存栏32.36万头,猪存栏82.02万头,羊存栏267.31万只,分别增长1.0%、3.0%和6.0%。全市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放牧方式,良种羊特别是小尾寒羊比上年增长11.3万只,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4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全部工业总产值112.40亿元,增长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0.10亿元,增长29.7%。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产值52.10亿元,增长16.0%;集体企业产值1.88亿元,增长21.2%;股份有限企业产值30。46亿元,增长42。1%;联营私营及其他企业产值5。70亿元,增长23。3%.其中轻工业产值3.5亿元,增长7.6%,重工业产值税86.60亿元,增长31.0%。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6亿元,实现利税12.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8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9亿元,企业亏损面达35%。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3226万吨,比上年增长24.8%(全部产量5000万吨);天然原油119.7万吨,增长17.6%;天然气38亿立方米,增长14.2%;精甲醇22.1万吨,增长8.3%;发电量30亿千瓦时,增长16.7%;电石28.8万吨,增长1.7倍;水泥22.7万吨,增长51.1%;平板玻璃70.7万重量箱,增长1.4倍。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房屋面积223.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91.6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8370.0元/人,增长2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7%,高出全省8.1个百分点,是我市历史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最好的一年,其增加值占GDP的比率达到15.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60.94亿元,增长28.8%;更新改造3.99亿元,增长2.1倍;其它投资完成4.67亿元,增长1.1倍;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2.53亿元,增长14.5%;房地产投资2.87亿元,增长3.6倍。全年投资在50万元以上项目为44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17个。全部投产项目271个,新增固定资产32.81亿元。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农业牧渔业完成投资1.14亿元,与上年持平;采掘业完成投资14.2亿元,增长59.9%;制造业完成3.5亿元,增长9.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9.3亿元,增长9.3倍;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26.72亿元,增长4.6%。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煤开采206万吨;天然原油11万吨;平板玻璃185万重量箱;新建公路485公里,改建公路190公里;造林面积122万亩;中等学校学生出席位10890个,建筑面积40651平方米;小学校学生席位8120个,建筑面积18856平方米;城市天然气储敢能力100万立方米/日,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2.17公里。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稳步增长。2002年共完成增加值10.8亿元,较上年增长9.8%。

2002年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2516万吨,货物周转量246751万吨公里;客运量2521万人,客运周转量316706万人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0168公里,比上年增加185公里。

电信业务发展迅猛,新兴业务增势强劲。年末市话和农话交换机总容量37.8万门,比上年增长26.4%;市话和农话用户26.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2.9万户;城市话机普及率39.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0.7部,农话电话普及率3.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部。

年末电信局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1万户,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网正在迅速接入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用户达1226户。

六、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亿元,比上年增长5.5%。

2002年全市出口创汇3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煤炭出口创汇2744万美元,增长8.9%;农副土特产品和石化产品出口创汇1056.9万美元(其中绿豆出口13088吨,创汇946万美元),增长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