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汉中市统计局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完成6.8亿元,比去年增长12.1%,工业技改投资增加迅速,完成技改投资11.5亿元,增长1.13倍。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以西汉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勉洋段、洋县槐树关以东段和出市的略微、南通公路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期完成。污水处理厂、石门城市供水工程、天汉大道改扩工程进展顺利。150万亩绿色优质粮油开发建设项目和大唐略阳发电厂等产业项目都有了新的进展。

五、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2004年,运输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16.1亿,增长9.1%。运输业不断发展。铁路(阳安线)和民航客运量分别达160.7万人、3.74万人,分别增长13.2%和133%;完成货运量达277.8万吨和202吨,分别增长9.8%和7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为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15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1.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3.0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8.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8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0.5部/百人,比去年增长17.8%。

旅游产业的龙头作用凸显,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26万人次,境外游客6530人次,总收入7.39亿元,增长90%,“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持续火爆。在旅游业带动下,交通、商贸、饮食、休闲娱乐、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快速发展。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7亿元,增长10.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8亿元,增长8.5%;餐饮业零售额10.5亿元,增长18.2%;其他行业零售额0.08亿元,增长8.6%。年末拥有各类贸易市场336个。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取得新成就。2004年,全市签订国内横向经济合作项目162个,总投资额41.2亿元,引进资金到位11.05亿元。参加第八届东西部洽谈会和第十六届西交会,共签约项目65个,总投资40.23亿元人民币;在2004年陕港经贸合作周上,全市签约合作项目3项,总投资3.7亿元人民币,引进资金3.7亿元人民币。全市自营进出口总值1641万美元,其中,出口1580万美元,增长19.6%。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个,总投资5761万美元,其中合同外资额2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033万美元。招商服务中心全年累计接待外来客商639批,682人次;发出项目宣传资料、政策咨询资料卡823件,向外省市投资商推荐项目23个,对河北冀东物资、绵阳宇泽、浙北蓝天铝业、安利日用品等4个公司落户汉中的投资项目实行了全程领办服务。

七、金融、保险业

2004年,全市金融机构认真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个人消费贷款大幅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8.6亿元,比年初增加3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3.4亿元,比年初增加7.0亿元。在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达57.9亿元,比年初增加7.0亿元;在贷款中,短期贷款达107.8亿元,比年初增加7亿元,中长期贷款56.5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5.28亿,比年初增加0.8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73.2亿元,比去年增长15.1%;现金支出577.3亿元,比去年增长9.0%;扩大现金投放4.1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4.82亿元,比去年增长12.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41%;人寿保险费收入3.79亿元,同比增长8.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575万元,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款5147万元,寿险给付1428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4年,全市教育加强了“两基”攻坚和巩固力量工作,小学和初中学生入学率分别达到99.3%和98.1%,宁强、镇巴两县经市上检查,已基本达到“两基”攻坚的标准,全市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5个,市级13个。高中教育“瓶颈”问题明显改善,全市累计投入1.6亿元,用于普通高中建设,学年招收普高新生2.18万人,较上年增长23%,高中在校生增长31%,全市省级重点高中增加2所,累计达7所。

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继续扩大,2004招生1.21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30.5%,职业中学在校学生达2.59万人,2所国家级重点职中和1所省级重点职中顺利通过了省复查验收。新建省级示范农民文化技术学校6所,市级8所,年培训农民55万人次。

积极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示范市项目”总投资5852万元,项目通过教学光盘设备、卫星教学收视设备、计算机室三种模式使现代信息教育手段覆盖了全市包括教育点在内的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受益学生近38万人,城市学校达到天网地网合一,实现了远程交互式学习,全市226件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在省上获奖。

全市积极争取中省教育专款1.2亿元,投入教育危房改造资金8816万元,改造中小学校危房面积达24.3万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90多个,改造扩建学校食堂1100个;一批学校添置了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绿化、美化、亮化校园,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全市共有18825名学生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达到三本线以上的9913人,其中达二本线以上5074人,比去年增加972人,增长23.7%。

2004年,全市继续加大科教兴汉战略的实施力度,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基地,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加大了科技产业化步伐。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4年,群众文化繁荣活跃,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加大了广播影视方面的工作力度。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重大活动、重点工程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新闻宣传。文化出版、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全市有文物机构30个,各类地区文物点2891处,馆藏文物近2.2万件,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7处。

2004年底,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9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5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0.8%。

2004年,全市争取到市、县区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债和专项建设项目,建设规模17580平方米,总投资1962万元。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全市29.72万儿童进行了免疫,服苗率达98.95%;医疗机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查处医疗违规者1659户,取缔173户。对2051名医师资格进行技能考核,加强了无偿献血工作。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39个(不含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02个;专业卫生机构床位数1026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