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延安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建设西部经济强市为目标,坚持"两带动,一支撑"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制约着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脆弱,主导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民增收难度较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还相当困难,效益低下;社会再就业压力增大。

一、综合

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据初步测算2002年全市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其增长速度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0、0.3个百分点,也是我市近四年来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4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65.15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30.77亿元,增长7.7%。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三产业占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上升。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9.7%下降到19.2%,下降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重由上年的53.6%上升到54.9%,上升了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重由上年的26.7%下降到25.9%,下降了0.8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2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不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压缩粮食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棚栽、林果业、草畜三大特色产业,为全市农业生产整体稳步发展、农民增收、总体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初步统计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为22.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率提高1.4个百分点;完成总产值40.19亿元,增长7.68%,其中蔬菜、林果、畜牧业产值达2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7%,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9.59%上升到53.84%,上升了4.25个百分点;农村社会总产值达63.99亿元,增长12.47%(含价格因素)。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2002年农业产值为28.50亿元,比上年增长9.49%。全年生产粮食62.76万吨,增长10.96%;薯类(实物量)65.16万吨,增长13.13%;水果55.85万吨,增长11.54%,其中苹果52.14万吨,增长13.30%;年末实有大棚45336棚,增长1.32倍,当年新增25808棚;蔬菜产量22.88万吨,增长64.37%。

林业生产下降。2002年全市林业产值为3.41亿元,比上年下降9.79%。当年造林115.83千公顷,下降18.80%。

畜牧业生产呈现出恢复性增长。2002年全市牧业产值达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4%,是拉动我市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肉类总产量达5.77万吨,增长18.72%。大家畜年末存栏28.56万头,比上年下降10.36%;生猪年末存栏50.62万头,增长7.70%,生猪当年出栏45.18万头,增长4.29%;羊子存栏106.80万只,增长12.78%,羊子出栏66.16万只,增长53.72%;奶类产量2622吨,增长25.33%;禽蛋产量16020吨,增长6.77%;羊毛产量454吨,增长12.38%;羊绒产量212吨,增长5.47%。

渔业生产持续增长。2002年渔业产值0.12亿元,比上年增长7.41%。水产品产量1801吨,增长3.68%。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饮业等非农行业全面稳步快速发展。2002年完成产值达2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8%(含价格因素,下同),其中建筑业增长37.81%;工业增长12.73%;商饮业增长10.51%;运输业增长9.19%。乡镇企业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年末全市乡镇企业单位数达4.29万户;从业人员14.94万人,增长1.73%;完成总产值30.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24%,其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实交税金增长3.58%,比上年提高1.79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骨干和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是我市经济增长率稳步快速提高的主要力量。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55.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5.9%上升到46.9%,上升了1.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率增长5.7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石油工业一枝独秀,是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实现增加值48.64亿元(含长庆油田下同),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7.3%,占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0.96%,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0.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率提高4.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1.87亿元(不含长庆油田),按9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52%。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中省工业好于地方工业。地方工业完成产值122.46亿元,增长12.70%;中省工业完成产值9.41亿元,增长38.17%,其增长速度比地方工业高出25.47个百分点。二是市属工业好于县区属工业。县区属工业完成产值29.45亿元,增长10.22%;市属工业完成产值93.01亿元,增长13.41%,其增长速度比县区属工业高出3.19个百分点。三是重工业受支柱产业的拉动增长较快,轻工业随着卷烟生产形势的好转一举扭转上年下滑局面,呈现出增长态势。重工业完成产值125.04亿元,增长16.83%;轻工业完成产值6.83亿元,增长4.90%。四是四大主导产业产品产量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全年生产原油377.57万吨,增长20.12%,原油加工量434.88万吨,增长15.74%;原煤351.23万吨,增长1.70倍;发电量35215万千瓦小时,增长1.11%;卷烟12.10万箱,增长0.83%。

工业整体经济效益随着石油价格的回升迅速提高。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3%;实现利润总额13.76亿元,增长72.65%;实现利税总额32.14亿元,增长35.6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54%,比上年提高16.74个百分点,在全省十市中位居第一。

建筑业随着投资规模扩大稳步发展。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6%,直接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率提高0.8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2年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投资54.78亿元,增长9.10%;集体经济投资2.69亿元,增长9.35%;城乡个人投资2.67亿元,增长23.04%;其他经济投资5.16亿元,增长2.02倍。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34.68亿元,增长1.96%;更新改造投资13.88亿元,增长44.70%;房地产开发投资5.45亿元,增长1.0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