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汉中市统计局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战略,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汉中“十五”计划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16.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09亿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85.4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85.00亿元,增长9.8%。“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

2005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771元,是2000年的1.78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6.4:32.2:41.4调整为2005年的21.3:39.5:39.2。“十五”期间三次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9%、11.1%和9.0%。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4%,其中居住价格上涨3.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95%。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依然较为粗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显突出,工业总量较小,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二、农业

2005年,全市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狠抓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7%。

全年粮食总产量111.69万吨,粮食亩产247公斤,全年油料总产14.69万吨,增长8.2%,创历史新高。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7.4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95%。

“猪、药、茶、菜”四大主导产业的绿色农业快速发展。至2005年,全市“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6.5%。其中药材种植面积128万亩,比“九五”末增长19.3倍,茶叶总产量6717吨,比“九五”末增长86.3%;猪存栏219.6万头,比“九五”末增长26.3%,猪肉产量19.51万吨,比“九五”末增长39.4%,蔬菜产量达102.4万吨,比上年增长7.2%。园林水果实有面积38.04万亩,增长5.0%,总产量19.84万吨,增长31.0%。畜牧业快速发展,是全市农业经济最大的亮点。畜牧业产值24.29亿元,比“九五”末增长59.1%;肉类总产量达22.33万吨,比“九五”末增长41.5%。全市奶类总产量0.89万吨,增长8.8%。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1.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45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52.60万吨,增长1.0%;农村用电27835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19.36亿元,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66.97亿元,增长17.2%;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4%;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8.96亿元,增长13.9%;规模以上股份制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9.63亿元,增长21.0%,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3%和6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94亿元,下降17.7%,规模以上中央企业完成总产值61.71亿元,增长23.71%;规模以上县区属企业完成总产值83.09亿元,增长12.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36亿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利润总额-0.56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6.13亿元,产品销售率93.2%。

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6.64亿元,比上年增长5.8%。施工面积335.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3.35万平方米,分别下降5.6%和17.1%。建筑企业效益有所提高,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4.32万元/人,增长4.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4.74亿元,增长12.0%。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高于同期国有投资增幅3.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36.7%,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成为全市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年城镇投资新增固定资产40.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3.1%。各类房屋竣工面积132.4万平方米,竣工率44.9%。共有546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61.1%。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7.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4倍,年均增长17.5%,比“九五”时期高出3.8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56.57亿元,增长9.6%;市的零售额23.27亿元,增长13.0%;县及县以下零售额40.88亿元,增长11.6%。

在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7亿元,增长24.4%;通讯器材类零售额0.29亿元,增长58.2%。商品房销售继续大幅度增长,全年共销售商品房面积79.53万平方米,增长26.6%。

超市、连锁店等新兴零售业发展强劲,全年限额以上商贸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9433万元,比上年增长8.6%。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2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36倍,年均增长9.4%。

六、对外贸易

全年自营外贸进出口总额22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出口1913万美元,增长14.8%。

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个;批准合同外资额2627万美元,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512万美元。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进出口总额9432万美元,其中出口额7680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8.2%和8.9%;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566万美元,年均增长3.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客运量6583万人次,公路货运量285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9.3%和9.3%;民航旅客发送量4.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民航货运量22吨,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21万辆,比上年增长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