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市场物价涨幅逐季回落。2008年初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承接上年价格上涨势头高位运行,进入二季度涨幅开始回落,一二三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8.4%、8.1% 、6.2%和3.1%,呈现出逐季回落趋势,全年平均上涨6.4%。在八大类指数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6%,烟酒用品类上涨2.2%,衣着类上涨2.2%,家庭设备用品类上涨4.8%,医疗保健类上涨3.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2%,居住类上涨8.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7.1%。 七、外贸旅游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265个,到位资金87.2亿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6.2亿元,增长42.6%。 外贸出口大幅下降。据西安海关统计,200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993万美元,下降19.5%,其中出口9312.4万美元,下降24.2%。 旅游业发展喜人。据市旅游局统计,200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05.1万人次,同比增长1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11亿元,增长40.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5.59万人,实现海外收入1006.2万美元,分别增长22.6%和22.5%。 八、财政 金融 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9.67亿元,同比增长3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36亿元,增长33.1%,其中增值税6.32亿元,营业税3.26亿元,企业所得税2.78亿元。财政支出 82.97亿元,增长43.3% 。 信贷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1.75亿元,较年初增加131.95亿元,增长25.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8.17亿元,较年初增加91.53亿元,增长26.4%;各项贷款余额319.85亿元,比年初增加28.63亿元,增长9.8%。现金净投放46.46亿元,较去年底减少13.63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14.6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5% ,其中财险保费收入 2.58亿元,增长12.9% ;寿险保费收入12.1亿元,增长 45.6% 。全年支付各类赔款 1.96 亿元,下降47.9% 。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实力进一步加强。全市累计申报中省科技计划项目131项(科技部10项,省科技厅109项,省知识产权局12项),目前已经立项63项,争取部省无偿资助资金1545万元,立项数量和争取资金数量分别较2007年增长50%和12%。科技创新进展顺利,共征集市级科技创新项目114项,立项65项,安排市级科技经费205万元。全年共建各类科技示范村镇5个,征集科技奖项目29项,评审出获奖项目13个,共鉴定科学技术成果5项。专利申请受理量达337件,专利授权量137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巩固“普九”成果成效显著,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全市小学生未发现辍学情况,初中辍学率逐年下降,平均辍学率为0.5%。普通高中教育迈上新台阶,全年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1所,初验市级示范高中3所,另外3所高中通过了省级示范高中初验,目前,全市标准化高中33所,占全市普通高中的41%,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0%以上。职业教育成绩突出。全年投资4860万元用于县级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和骨干专业建设,建成实训大楼4栋,建成省级骨干专业6个,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省、市骨干专业28个,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全年完成职业教育招生36290人,职中毕业生安置率达98%,居全省前列。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全市小学专任教师中中师及以上学历达98.8%,初中专任教师中专科及以上达93.8%,高中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达80.5%,较上年均有了显著提高。年末,全市有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渭南师院),在校学生1.53万人;普通中学 408所,在校学生 45.69万人;小学1855 所,在校学生 38.23 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全市已建成乡镇文化站2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86个,并配备了文化活动器材。现有院线公司1个,农村数字放映服务站11个,放映队127个,城区广场数字电影队12个,从业人员311人,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为一体的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网络,全市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达99%。组织参加了宋庆龄基金会儿童书画展活动,其中获奖160个,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66名,佳作奖87名。在“陕西省第七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中,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获奖项及人数均居全省榜首。成功举办了2008中国渭南首届文化旅游节活动。建立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市共有中、省、市级非遗名录10大类84项,列全省第一。 广播电视稳定发展。全年共安装调频广播发射机6台、电视发射机8台,新建铁塔2座,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万户,完成数字用户8万户,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5.9%。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农村卫生三级网络建设成效显著,使用国债资金建设的5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进展顺利,5个县市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配置全部到位,全面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等级认定工作,55家乡镇卫生院被评为甲级卫生院,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市参合率达93.2%,参合人数达387.25万人,全年累计补偿住院患者16.41万人,补偿金额1.78亿元,人均住院金额1026元。社区卫生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共设置卫生服务中心12所,服务站4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0%以上。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31个(不含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68个,卫生技术人员14202人,其中医生5740人,注册护士3956人,拥有床位数12845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1645张。 竞技体育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8年我市运动员共获得奥运会第八名1个、世界杯冠军1个、亚洲杯冠军1个,并打破世界纪录,全国冠军5个、亚军3个、第五名3个、第七名1个、第八名1个。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年共组队参加中省比赛5次,获得团体第一名1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1个,第五名2个;获得个人单项第一名30个,第三名6个,获得优秀组织奖2个。组织举办了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第三届中学生篮球运动会、第六届市直机关运动会、迎新年越野赛,市“体彩杯”迎奥运、庆三八妇女健身秧歌比赛、渭南市首届“信达杯”传统武术交流大会等群体活动30余次。完成了20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争取到价值164万元的器材820件,争取到场地补助资金451万元,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的60%以上。建成了25个社区健身广场,争取到价值248万元的健身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