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渭南市统计局

渭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渭南市调查队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扎实推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克服了“流域限批”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增速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国民经济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0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7.71 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 177.22 亿元,增长14.7 %;第三产业增加值145.99亿元,增长14.0%。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8.17:46.06:35.77调整为19.38:44.20:36.42。人均生产总值7372元,比上年增长13.6%。

二、农  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30.93 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7.5% 。其中,农业产值92.29亿元,增长7.0%;林业产值 7.05亿元,增长 15.2% ;畜牧业产值 26.87 亿元,增长 9.6% ;渔业产值1.30 亿元,下降11.7%。

粮食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23.91万亩,比上年增加26.50万亩,增长3.3%,粮食总产 218.24 万吨,比上年增加 17.05万吨,增长 8.5%。其中夏粮108.91万吨,减产6.53万吨,下降5.7%;秋粮109.33万吨,增加23.58万吨,增长27.5%。棉花总产8.04万吨,增加0.69万吨,增长9.4%。油料总产4.17万吨,减少2.99万吨,下降41.8%。

果蔬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水果产量157.3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苹果产量121.09万吨,增长0.9%,绿色果品基地90万亩,优果率提高到65%。蔬菜产量77.66万吨,增长14.1%。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市林业生产从过去的以退耕还林、增加造林面积、封山绿化为主,向保护森林资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效益、壮大增加林产品产出方向转变。全年造林17.60 千公顷,其中封山育林5.60 千公顷,育苗 1.43千公顷,苗木产量10755万株。

畜牧业生产增速加快。全年出栏猪126.81万头,增长10.1%,出栏羊 46.71 万只,增长6.9%;出栏大牲畜13.05万头,增长4.7%,其中出栏牛 12.91万头,增长5.0%;家禽出栏836.3万只,增长6.0%。年末生猪存栏 105.71 万头,增长12.9%,羊存栏 79.97万只,增长5.9%;大牲畜存栏45.26万头,增长2.3%,其中牛存栏44.80万头,增长2.4%;家禽存栏1032.27万只,增长6.4%。畜产品产量增加。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为 14.11万吨、7.46 万吨和 16.55 万吨,分别增长9.3% 、9.7% 和26.3%。

渔业生产趋好。全市养殖面积2903公顷,比上年下降3.3%,全年水产品产量 15341吨,增长2.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 364.32万千瓦,增长12.2%,其中拖拉机102.57万千瓦,增长2.7%,联合收割机13.40万千瓦,增长10.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343.70千公顷,下降2.7% ;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 36.84万吨,增长7.7% ;农膜使用量 517.44 万公斤,增长 2.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80.30亿元,同比增长30.7%;实现销售产值472.68亿元,增长32.40%;产品销售率达到98.4%,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市县属工业高速增长。中省企业完成产值293.1亿元,增长22.0%,市县属企业完成产值187.2亿元,增长46.3%,高于中省企业24.3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优势突出。全市六大工业行业完成产值359.49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74.9%。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产值95.67亿元,增长38.6%;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实现产值78.91亿元,增长18.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产值65.77亿元,增长18.8%;煤炭开采和采选业完成产值44.6亿元,增长21.4%;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实现产值36.91亿元,增长32.9%;炼焦业实现产值37.63亿元,增长44.7%,。

工业产品产量多数增长。在全市重点监控的30种工业产品中增长24种,占80%,下降6种,占20%。其中,白酒、机制纸及纸板、食用植物油和中成药等产品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91 倍、1.74 倍、88.7%和65.4%,原煤、水泥、纱、黄金、洗煤、小麦粉、焦炭、配混合饲料和钢材,分别增长39.0%、30.0%、28.9%、27.8%、25.2%、23.6%、22.1%、22.0%和21.0%;产量下降的主要有磨粉机、乳制品、布、啤酒、交流电动机和印刷机等,分别下降 29.8% 、11.1% 、8.5% 7.7%、3.4%和0.1%。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7.83亿元,增长16.0%;实现利润61.23亿元,增长24.9%;利税总额99.14亿元,增长29.9%。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38.6%,较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快步发展。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 90 个,完成施工产值 89.69亿元,增长 23.8% ;房屋施工面积 329.95万平方米,增长 16.7%,房屋竣工面积177.23万平方米,增长33.4% 。 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0.91亿元,增长2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02 亿元(不包含郑西铁路等跨地区项目),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64.31亿元,增长43.9%,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64亿元,同比增长 3.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3.61亿元,同比增长38.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76.06亿元,同比增长55.0%。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陕化合成氨技改、富平30万吨线材、澄城20万吨4A沸石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涧峪水库蓄水投用,关中环线渭南段顺利通车,三大矿务局沉陷治理、通用飞机制造、沿黄公路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韩城100万吨焦化、高新区聚丙烯无纺布等18个重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总投资6亿元的雨润食品工业园开工建设等,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加。在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完成54.82亿元,增长6.2%,占城镇投资的33.4%。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 21.05亿元,增长 76.5%;公路建设投资完成13.32亿元,增长32.9%。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16.11亿元,同比增长 47.4%。其中住宅投资12.64亿元,增长33.2%,占房地产投资的78.5%。全市商品房销售额11.75亿元,增长25.5%,销售面积 85.53 万平方米,增长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