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 钢材45万吨 / 年 , 改建公路 1686.90公里,高等院校学生席位19132个,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0.8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2.16万平方米,医院病床81张,棉纺5000锭/年,精甲醇10万吨/年,线材30万吨/年,无缝钢管15万吨/年。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 5983万人,比上年增长 14.8% ,客运周转量335802 万人公里,增长9.2% ,公路货运量 3202 万吨,增长 4.0% ,货运周转量 354939 万吨公里,增长 5.7% 。 邮电通信业高速增长。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0.37亿元,增长62.8%,其中邮政业务量完成 2.06 亿元,电信业务量完成8.31亿元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数 110.35万部,增长4.7%;无线移动电话用户 200.45万部,增长24.5%;互联网宽带用户达 10.41万户,增长35.6% 。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2.12亿元,增长18.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9.32亿元,增, , , 长17.7%。住宿和餐饮业增势强劲。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107.41亿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实现9.79亿元,增长20.3%。 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5.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4%,烟酒用品类上涨1.2%,衣着类上涨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8%,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8%,居住类上涨6.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9%。 七、外贸旅游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据市商务局统计,全市共签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 132 个,总投资137.9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82个,实际到位资金40.43亿元。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户,合同利用外资5022万美元,增长187.5%,实际利用外资3448万美元,增长68.9%。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据西安海关统计,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4903.4万美元,增长28.0%,其中出口12291.1万美元,增长31.9%。 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据市旅游局统计,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03.4万人次,同比增长16.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75亿元,增长25.0%。其中接待海外游客4.6万人次,增长24.3%,实现海外收入0.66亿元,增长23.7%。 八、财政 金融 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5.48亿元,同比增长23.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05亿元,增长33.5%,其中增值税5.11亿元,营业税2.78亿元,企业所得税1.79亿元,城市建设维护税2.30元。财政支出 57.6 亿元,增长 41.9% 。 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519.80亿元,较年初增加 48.30亿元,增长 10.2%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46.64 亿元,增加 9.46亿元,增长 2.8% 。各项贷款余额 291.22 亿元,增加 25.89 亿元,增长9.8%。现金净投放 60.09 亿元,同比多投放 2.79 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10.59 亿元,比上年多收1.48亿元,增长16.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 2.29亿元,增长27.9% ;寿险保费收入8.31亿元,增长 13.4%。全年支付各类赔款 3.76 亿元,增长201.4% 。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累计上报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6项,立项64个,争取中、省无偿资金1665万元,是近年来科技项目立项数量最多、涵盖面最广、争取资金量最大的一年。全市筹措各类财政资金755.5万元,启动实施了市“722325”科技创新工程40项。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市级科技三项费用达到150万元,较上年增长2.14倍。成功申报国家级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镇2个,新建市级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镇6个,新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3个。有8项科技成果获全省科学技术奖。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和“两基”经费4.35亿元,改建校舍37.4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72% 和 98.99%,“两基”达标受到省上表彰,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全市有5所高中被正式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11所高中通过省教育厅评估验收,高考上线人数同比增长6%,高中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6.20万人,毕业生安置率达98%,职业教育发展加快。2007年末,全市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1.51 万人;普通中学 405所,在校学生 47.87 万人;小学2146所,在校学生 41.03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大型新编历史剧《金石魂》和大型现代戏《新娘》分别获得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银奖和铜奖;中篇小说《空院子》、《少年军团》及短篇小说《为了那种声音》等分别在《延河》发表。同州梆子等22个项目申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组织参加了陕西省2007年少儿书画大赛暨两岸书画、作文比赛活动,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3名。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 14 个,图书馆 11 个,文化馆 11 个,文化站195个。广播电视稳定发展。市级无线广播电台 1 座,广播节目 9 套,调频发射机 147 部,市级无线电视台 1 座,电视节目 13 套,电视发射机 348 部,电视综合覆盖率 91.44%,广播综合覆盖率 86.91% 。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 382.45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90.1%,30.98万人次参合农民不同程度地享受了合疗补助,补助金额达亿元以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加快,全市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5所,覆盖城市人口45万余人。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建设顺利,30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已交付使用4所,主体完工24所。年末有卫生机构 318 个,卫生技术人员 12188人,执业医师3911人。拥有床位数 11020 张,其中医院床位数 7735 张。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10多次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建成1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0个健身广场。竟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组队参加了多项比赛,获全国武术冠军赛太极拳金牌1枚,全国少年游泳分区赛单项金牌9枚,获陕西省青少年年度比赛暨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年度比赛单项金牌12枚,银牌19枚。 十一、环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