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9 渭南市统计局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以污染减排、渭河流域污染治理、韩城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大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和环境监管力度,注重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项目环评和环保准入制度,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2万吨,削减二氧化硫2万吨,取缔封堵渭河流域内的排污口78个、规范57个,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3.5%,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7.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5.7%,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40.9%,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87天,比上年增加26天,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260天的任务。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常住人口数量保持稳定。据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542.04 万人,人口出生率 10.41 ‰,死亡率 5.98 ‰,自然增长率 4.43 ‰。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27 元,比上年增长18.5% ;农民人均纯收入 2410 元,增长18.0% 。在岗职工33.39万人 , 职工工资总额56.24亿元,增长26.1%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792元 , 增长23.7%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6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22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年共输出劳动力94.8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 5.5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2.08万人,其中“ 4050 ”人员再就业 0.49 万人。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2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78 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41.5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16.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 11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3.7%。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向城市低保对象9.55万人发放低保保障金1.01亿元;向农村低保对象26.87万人发放低保保障金3798万元,历史性地实现“应保尽保”。向五保供养人员3822户4329人支付供养经费519万元,五保供养率达100%,其中集中供养290人,分散供养4039人。全市有儿童福利院1所,收养孤残儿童80人;社会福利院1所,收养城镇孤寡老人和“三无人员”130人。

注:1、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是在普查区内经常居住的人数。它不仅指常住在普查区内并登记了长住户口的人,而且还包括普查期间无户口或户口在外地而住本地半年以上的人,但不包括在本地登记为常住户口而离开本地半年以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