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拉萨市统计局

2003年城市电话交换机容量达20万门比上年增加8.13万门,增长6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54万户,比上年增加 2.85万户,增长33%;移动电话用户17.43万户,比上年增加5.07万户,增长41%;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295万元,比上年增长18.26%。

六、国内贸易、旅游业

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7.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6%。其中:市的零售额20.75亿元,增长7.2 %县的零售额4.64亿元,增长6.02%,县以下零售额1.77亿元,增长9.05%。

全市旅游企业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9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达4.57亿元。其中:归口我市行业管理的旅游涉外宾馆、饭店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1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35%。其中:外国游客1.46万人,比上年减少43.85%;完成旅游营业收入1.17亿元,增长3.54%。

七、金融业

金融运行良好,存贷正常。到2003年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存款余额216.31亿元,比年初增长10.54%。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137.07亿元,增长4.71%;居民储蓄存款50.05亿元,增长30.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7.33亿元,比年初增长16.46%。其中:短期贷款47.21亿元,增长7.77%;中长期贷款49.46亿元,增长29.33%。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206.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54%,累计现金支出206.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31%,累计现金净回笼0.3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0.73%。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2003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48所其中:高等学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11所,中学24所,特殊学校1所,完小109所,教学点304个在校学生9.53万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7%,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2003年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0个病床位150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431张。医疗卫生人员2847人其中医生1042人,护师、护士664人药剂人员129人检验人员101人。

科技事业,2003年重点科技项目35个投入总资金1071万元 其中:市财政拨款318万元国内外科技援助235万元含设备折款 自治区科技厅支持273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配套投入245万元,完成了《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拉鲁湿地对拉萨气候的影响及保护恢复对策研究》、《拉萨边远农牧区“光明工程”实施》等10项科技成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和科技储备。

文化事业,全市有专业和业余艺术表演团20个,电影机构37个,群众文化、艺术馆站48个。2003年出版图书824万册、报纸3605万册、各类杂志64.2万册。新建各类广播电视台(站)203座,完成了林周、当雄、尼木、曲水、墨竹工卡五县县级电视发射系统改造,城关区、当雄、曲水、堆龙德庆、达孜五县(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自治区验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77 %和92.75 %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全市年末常住人口 52.1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2.08 万人,增加13514 人。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156748 万人,增加10112人,乡村人口(农业人口)264079万人,增加1260 人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11.57‰ ,死亡率6.65 ‰ ,人口自然增长率4.92 ‰ 。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03年全市就业人员23.64万人,比上年增长2.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城乡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64.68元,同比增长8.5%。消费性支出8012.88元,比上年增长1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65.1元,比上年增长14.7%。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19.93平方米,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21.4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2003年,全市失业保险参保单位115家,参保人员5385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314人,保障标准人均180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市直单位有141个,参保职工和退休人员为21691人。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了全市各乡镇村,覆盖率达95%。农牧民人均拥有合作医疗费47元,城关区农牧民和居民达到64元。

注:

1本公报统计范围为拉萨行政辖区内全部社会经济活动。

2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3年拉萨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为准。

3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统计局的要求,我市GDP的中文名称改为拉萨市生产总值,其核算口径、范围、内容不变。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仍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全市人口数按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所得,户籍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的人口年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