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拉萨市统计局

2004年4月20日

2003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我市第六次党代会的部署,按照“两个率先、五个突破”的目标任务要求,积极应对非典疫情挑战,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努力加快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的协调进步。

一、综合

2003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人均生产总值12310.6元(按总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4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3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9.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0∶23.8∶66.2。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GDP的34.8%。

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537万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市本级收入16793万元,同比增长9.51%;县(区)级收入7744万元,同比增长11.39%。财政支出完成100435万元,比上年增长6.0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6176万元;企业挖潜改造支出220万元;教育支出22269万元;卫生支出5799万元。

各项税收收入完成2.33亿元。其中:增值税4709万元,增长12.25%;营业税12910万元,增长9%;企业所得税1614万元,增长13.34%。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5,比上年上涨0.5%,略有回升。其中:食品类上涨1.0%,衣着类上涨2.6%,交通上涨1.3%,其他类则有不同程度下降。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加快。2003年,全市民营企业达到512家,比上年增加148家,注册资本3.09亿元,增长60.9%。个体工商户达到18395户 比上年增加1198户,注册资金2.86亿元。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为1.78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6.7%,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拉动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市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较小,财政自给率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快,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区域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二是城乡消费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合理布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未能很好发挥;三是劳动力素质不高,观念落后,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四是民族工业的规模小,效益低,旅游经济市场活力不足。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3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2.9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13万亩,比上年减少3.64万亩;油料播种面积7.28万亩,比上年增加1.1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72万亩,比上年增加2.37万亩。农业结构稳定调整,“粮、经、饲”比重由上年的79.8∶17.9∶2.3调整为73.0∶20.3∶6.7,蔬菜、畜牧产值在整个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特色产品和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新的进展。

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如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8.35万吨             -5.25

油菜籽 1.41 万吨             12.8

蔬菜 7.81 万吨             -18.13

年末牲畜存栏 165 万头(只)       -0.1

其中:牛 67.22万头        4.67

猪 2.7万头                -7.22

羊 91.62万只               -3.16

牲畜出栏率 31.92 %            2.2个

肉类总产量 2.34 万吨            9.35

奶类 2.25 万吨               6.9

羊毛 516.06吨              -34.86

2003年,全市植树造林完成6.6万亩,比上年增长3.61%;完成封山育林2.28万亩。

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4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农用拖拉机达1.56万台,比上年增加3866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4.98千公顷;农牧区用电量333万千瓦时。

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0.6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65亿元、农村工业总产值0.6亿元、建筑业总产值0.5亿元、运输业总产值0.6亿元,商业总产值0.33亿元。乡镇企业实现产值5.28亿元,比上年增长70.7%;完成多种经营收入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三、工业、建筑业及国有企业改制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亏损面下降,总体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市属乡及乡以上各经济类型独立核算工业企业74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87.01万元,下降1.5%,集体企业完成14536.7万元,增长32.9%,股份制企业完成1241.4万元,减少21.1%,其他经济类型400.05万元,减少47%;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79亿元,增长39.5%;产品销售率112.28%,比上年提高了23.68个百分点。

2003年完成了3家国有企业的兼并、租赁和改制工作,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实现净利润2681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在扩大投资政策的有力拉动下,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列入我市统计范围内的31家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8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1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市属基本建设计划投资规模22.6亿元,比上年增长31.87%,当年完成投资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3.1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亿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0.2亿元其它投资完成2.5亿元。2003年在全市基建和更改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7.6亿元,比上年增长73.57%。基础设施投资中城市公用事业投资完成3.7亿元,增长46.32%。

市属全年固定资产项目257个,本年投产项目166个,竣工房屋面积19.8万平方米,本年新增固定资产7.8亿元。建成了一批农林牧、水利、生态环境、市政道路、文化、卫生、乡镇基层政权等一系列重点项目。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2003年,完成公路货运总量63.5万吨,增长27%,完成公路客运总量6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4%;完成管道运输12万吨,完成航空运输旅客吞吐量69.9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4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