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迪庆藏族自治州统计局 2004年2月27日 二00三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州“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继续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等重大机遇,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真抓实干,全面落实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水电业、生物业、畜牧业四大支柱产业的步伐,促进了全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州继续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全州完成生产总值(GDP)13677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00%。增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1913万元,增长7.00%,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13.05%,对全州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2.4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6674万元,增长21.00%,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29.84%,对全州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5.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3921万元,增长26.30%,对全州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4.2个百分点;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753万元,增长12.00%,对全州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8187万元,增长25.24%,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57.11%,对全州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10.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 32.70:26.59:40.71调整为30.65:26.81:42.5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80元,比上年增长14.29%。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为41416万元, 比上年增长37.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经济结构布局仍不够合理,经济基础薄弱,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弱,农民增收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7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 比上年增长7.15%。其中,农业产值29464万元,增长4.68%;林业产值7336万元, 增长6.36%;牧业产值15964万元,增长4.22%;渔业产值407万元,增长126.55%。 农作物生产由于受退耕还林(草)及调整种植结构影响,粮食作物减产,主要经济作物增产。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二00三年 比上年增减(±%) 粮食 127630吨 -0.50 其中:稻谷 13904吨 17.48 玉米 51954吨 -2.42 小麦 27395吨 -6.25 其他谷物 17739吨 -1.02 豆类 7436吨 -2.36 薯类 9078吨 9.27 油料 12381百公斤 13.13 其中:油菜籽 9603百公斤 6.84 药材 8139百公斤 94.99 蔬菜瓜果类 148162百公斤 -20.83 继续积极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 绿化造林及主要林产品产量如下: 二00三年 比上年增减(±%) 绿化造林面积 15.22万亩 108.78 封山育林面积 10.5万亩 32.74 义务植树 100.19万株 -2.00 核桃 65317百公斤 -8.00 板栗 1858百公斤 -30.93 花椒 1923百公斤 43.61 生漆 132百公斤 4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