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统计局 2007-4-5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州委、州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科教兴州、开放活州、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的发展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一年来我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喜人局面,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大增,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橡胶茶叶增产增收明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工业生产增长迅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投资需求增长加快,消费需求稳定增长;财政收支同步高速增长,金融存贷款稳定增长;外贸、旅游较快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6年全州生产总值(GDP)为90.39亿元(快报数),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工业增加值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0.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5.97亿元,比上年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4:25.8:39.8,第一、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现价生产总值分别为10214元和8582元。 二、农业 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农业生产风调雨顺,自然灾害相对较少,胶、茶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了去年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攀升的势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养积极性,产量和产值继续大幅度上升,促使全州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全年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48997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344689 -2.4 其中:稻谷 吨 266993 -3.5 玉米 吨 72433 4.1 甘蔗 吨 967159 -3.1 茶叶 吨 22042 13.8 水果 吨 85480 79.7 油料 吨 1688 5.0 全年干胶产量达204886吨,比上年增长7.4%,其中:农垦系统产量达106769吨,比上年增长2.2%,农村产量达74800吨,比上年增长20.3%。 畜牧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主要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如下: 指 标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吨 26164 6.1 其中:猪 吨 19112 2.0 牛 吨 4197 24.8 羊 吨 88 11.4 禽 吨 2570 3.9 禽蛋产量 吨 1044 3.1 生猪年末存栏 头 481344 1.8 羊年末存栏 头 9059 -19.2 大牲畜年末存栏 头 179404 -6.5 渔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养渔面积65366亩,比上年增长2.1%,水产品产量达11948吨,比上年增长1.2%。 农机装备水平提高,机械设备不断增加,农村能源使用量加大,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年末(不含农垦系统)农业机械总动力75236万瓦特,比上年增长7.2%;农用载重汽车347辆,比上年增长7.8%;农用运输车595辆,比上年增长12.9%;大中型拖拉机2405台,比上年增长29.9%,小型及手扶拖拉机45600台,比上年增长1.2%;联合收获机400台,增长34.7%。全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28782吨,比上年增长11.4%;农村用电509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1.2%。 乡镇企业稳定发展。年末乡镇企业达7076个,上年增长5.9%,从业人员45630人,比上年增长9.2%,营业总收入为347490万元,比上年增长51.4%,实交各种税金124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倍。 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紧跟市场需求,注重结构调整优化,食糖、精制茶、铁矿等优势产业带动作用突出,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2006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6209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增长% 糖 吨 133346 4.0 精制茶 吨 16538 1倍 软饮料 吨 14151 0.4 酒精 千升 12817 -3.9 原煤 吨 12168 -34.6 水泥 万吨 36.08 19.7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66462 30.7 自来水生产量 万吨 1852 12.2 原盐 吨 7093 -21.9 铁矿石原矿量 万吨 424.52 93.0 锰矿石成品矿 吨 400 -95.7 铁合金 吨 11086 -55.0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6年全州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9938万元,比上年增长3.2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56.3%,比上年提高203.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9.3%,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99%,比上年提高80.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7.9%,比上年降低15.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7次,比上年少周转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8%,比上年提高29.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46878元/人,比上年增长53.3%;产品销售率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