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2006年,全州实现财政总收入9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在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04亿元,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49亿元,增长18%。全州地方财政支出完成6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3.55亿元,增长21.2%。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截止2006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04.3亿元,比年初增长21.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41.8亿元,增长19.2%。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63.98亿元,比年初增长20.9%,其中:农业贷款余额34.83亿元,比年初增长20.2%。全年全州金融机构实现现金收入972.95亿元,现金支出1023.03亿元,两库轧差累计净投放现金50.08亿元,同比增长7.5%。 保险事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2006年,全州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823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9273万元,寿险保费收入53043万元。支付各类赔款20384万元,增长11.2%,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5909万元,寿险赔款支出4475万元。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州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7059人,专任教师51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9所,在校学生25286人,专任教师1782人。普通中学198所,在校学生229473人,专任教师12551人。普通小学1792所,在校学生415126人,专任教师21392人。幼儿园172所,在校学生79810人,专任教师1861人。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全年全州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7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56项,新批准高新技术企业1个,申请专利114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州共有文化馆(群艺站)14个,艺术表演团体11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站)15个,共藏书127.3万册。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02%,电视人口覆盖率95.03%。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州共有医院61个,拥有床位数7099张;乡镇卫生院137个,床位数2408张,卫生技术人员169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技术人员518人。 竞技体育迈上新台阶。承办和参加了云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共获金牌55.5枚、银牌23.5枚、铜牌33枚,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四名,金牌总数创下了红河州在省运会上的历史之最。 十一、人口、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 全州年末常住总人口为434.5万人,全州户籍总人口为412.11万人。在户籍总人口中:男性212.14万人,女性199.97万人,非农业人口73.05万人,农业人口339.06万人。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全州共有县级以上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92人,州内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5个。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年快报显示,2006年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17101元,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增长11%。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得到加强。2006年,全州有12.07万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收缴养老保险金额3.44亿元;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有5.39万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职工为1101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32.3万人,收缴医疗保险金额4.05亿元,支付3.18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州拥有收养性福利机构8个,全年共有10.26万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共支出城镇低保资金9114.44万元。 注释:本公报数据为年快报统计数,正式年报统计数据以《2007年红河州统计年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