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红河州统计局 2008年2月 2003至2007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科学发展中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州呈现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3至2007年期间,全州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经济总量连年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先后突破200亿元、300亿元和400亿元大关。2007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429.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五年年均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8.85亿元,年均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34.76亿元,年均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6.13亿元,年均增长10.3%。这一时期,已成为红河经济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在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全州围绕巩固加强第一产业、做强做大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目标,努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2007年全州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4∶54.6∶27.0。在经济总量中,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稳步上升,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31.2%,全州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发展仍不充分,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未得到根本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五年来,全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传统优势产业稳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2007年,全州实现农业总产值120.9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7.3%。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保持增产势头。粮食产量由2002年的124.45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31.11万吨,年均增长1%;肉类总产量由24.44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1.52万吨,年均增长5.2%,主要农牧产品的稳定增长,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全州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新农村建设进展良好。全州启动了以示范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农民素质教育、产业培植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至2007年期间,是红河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红河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投资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总额先后突破100亿元和200亿元大关,2007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达261.54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813亿元,年均增长35.9%。相继建成投产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重点项目,基础“瓶颈”不断缓解。巨大的投资引擎,给全州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全州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由2002年末的17321公里增加到2007年末的18769公里,建成鸡石、通建、平锁高速公路,蒙新、新河高速公路即将竣工通车,玉蒙铁路开工建设,红河机场前期工作稳步开展。加大运场站建设,一大批县市客货运场站相继建成,实现了道路货运的畅通快捷。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州采取高起点、高投入、新技术的发展思路,狠抓通信能力建设和业务发展,到2007年末全州固定电话用户达57.76万户(含小灵通用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18.8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5.3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3.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7.2部/百人,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遍布红河城乡的通信网络。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2007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59.6万人次,五年年均增长21.4%,实现旅游总收入35.66亿元,年均增长28.5%。旅游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旅游产品不断转型升级,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环境得到改善,旅游业的市场开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2003至2007年期间,全州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消费市场体系日渐形成。2007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2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8%,连锁超市、专卖店等与国际接轨的商业业态竞相发展,消费信贷、分期付款、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模式不断涌现,消费升级加快,消费市场稳中趋旺。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我州充分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对外贸易,2007年全州进出口总值达12.14亿美元,年均增长41.9%,河口口岸已成为全省最活跃的口岸。广泛寻求国际间和国内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31万美元,形成了以个旧、开远、蒙自滇南中心城市为枢纽,以河口、金水河口岸为前端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五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全州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07年全州实现财政总收入112.79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71亿元,年均增长2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1.98亿元,年均增长20%。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截止2007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54.1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5.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62.95亿元,年均增长14.7%;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92.94亿元,年均增长15.4%。 保险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州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7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3%;支付各类赔款2.62亿元,年均增长11.7%。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教育“两基”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教育改革步伐加快,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整合,全州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2007年末,全州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308所,在校学生79.83万人,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中心的基础教育、中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日臻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