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受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的拉动,全州建筑业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4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742万元,增长75.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94271万元,增长1.3倍;更新改造完成100444万元,增长1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4157万,增长91.2%;其他投资(含城镇集体)43580万元,下降24.1%;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46310万元,增长24.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534173万元,增19.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4775万元,增长20.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39398万元,增长18.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47231万元,增长16.4%;集体及股份合作消费品零售额21645万元,增长18.1%;个私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67069万元,增长19.9%;其他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6万元,增长8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12932万元,增长20.0%;餐饮业零售额98911万元,增长19.9%;其他行业零售额22330万元,增长7.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边境贸易活跃。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3310万美元,增长16.4%。其中:进口229万美元,下降0.9%;出口3081万美元,增长18.0%。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54394万元,增长35.3%。其中:进口70962万元,增长35.6%;出口83702万元,增长35.0%。 经济社会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年引进国内投资项目162个,项目协议总投资75.9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81亿元,增长41%。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又有新发展。2005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1049公里,另有乡村公路8293公里。村(居)民委员会通路率100%。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扩大了运输能力。全年货运周转量105163万吨公里,增长8.0%。旅客周转量220755万人公里,增长14.6%。邮电通信发展迅速,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收入59541万元,增长49.7%。全州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3.4万户,移动和联通通信用户25.4万户。城镇居民每百人拥有手机46.2部(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8.4万人次,增长13.7%。旅游总收入167569万元,增长70.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平稳运行。各级各部门积极开辟财源,加强税收征管,促进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0917万元,增长28.5%。财政支出307790万元,增长19.7%。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2177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170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4.1%。各项贷款余额109207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2.7%。 社会保险事业应进一步加强。全州保险费收入19112万元,增长50.3%。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10238万元,增长62.7%;财产险保费收入8874万元,增长38.2%。人寿保险赔付率25.4%,财产保险赔付率59.3%,较好地发挥了保险业的社会保障和经济补偿作用。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工作成效明显。全州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创新、产业化”作为科技发展的主题,突出特色资源优势,努力落实科技计划项目。2005年全州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8项,其中国家及省级16项,州级22项。全部项目已按合同实施,进展顺利。在支柱产业培育和特色产品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扶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全州共组织评价科技成果项目46项,有30项获省州科学技术奖,其中:有3项获省科技三等奖。科技对国民经济、农业、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36.5%、44.3%和33.2%,分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教育是科技和经济腾飞的支撑点,一年来,全州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全州除广南县外,其余7个县完成了“普九”工作,“普九”人口覆盖率达77.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全州有各类学校(不含成人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2204所,在校学生59.95万人,增2.6%,少数民族在校生34.67万人,占57.8%。其中: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3320人,增15.6%;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生5279人,下降5%;普通中学156所,在校生19.2万人;小学2011所,在校生37.41万人,增长0.6%;职业中学10所,在校生11648人,增长3.4%。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3.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2.6%。 全州教职工人数达34343人,其中:专任教师3191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2.9%。高中、初中及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73.5%、87.1%和94.8%。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州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站)116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量65.3万册;出版《文山日报》(包括晚刊、周末)1162.9万份。出版杂志1.8万份。广播电视部门认真实施“西新工程”项目和“村村通”建设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乡镇广播站11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7.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文山人民广播电台共收来稿16391件,采用7425件。其中:30件作品获省级奖,51件获州级奖。八县广播电视台广播宣传也取得较好成绩,提供的稿件被州级新闻单位采用6749件,被省级采用888件,被国家级采用10件,有6件获省级奖,有115件获州级奖。为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全州广播电视部门继续坚持“以星为源、五小覆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发展”的方针,认真抓好广大农村和中越边境一线自然村地面卫星站建设。到2005年末全州已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413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8.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年末全州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168个,其中:县医院及综合医院26个,卫生院1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年末共有病床4958张。卫生技术人员5231人,其中:执业医师1699人,执业助理医师710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05年全州参加全省体育比赛共获得金牌21枚、银牌19枚、铜牌20枚。有6人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获银牌2枚。有一人参加第四届东亚运动会,并获得56公斤级举重金牌。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成效。全年共出生人口35815人,死亡1798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7‰。年末全州总人口达3372278人,比上年增加22613人。其中:乡村人口3054291人,少数民族人口1910826人,占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