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文山州统计局

2002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扩大内需等国家、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增长,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71360万元,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606万元,增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8246万元,增14.4%。其中工业增14.5%,建筑业增13.8%;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08万元,增12.2%。全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55元,比上年增加251元。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28621万元,占GDP的26.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七、烟、畜、矿”四大支柱产业提供增加值23.22亿元,同比增9.6%,占GDP的比重达26.6%。支柱产业实现税收2.41亿元,同比增9.6%,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58.2%。支柱产业中:三七产业实现总产值4.63亿元,税利1.25亿元;烤烟为烟农增加收入2.06亿元,税收7574万元,其中农特税4534万元。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4%,比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2.1%,比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依旧回落,为99.1%。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02年全州安置城镇就业人员2194人。年末全州在岗职工达11.03万人,下降2.1%。其中国有单位职工9.61万人,下降1.8%。2002年末办理下岗证的国有企业职工5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农业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弱,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增长缓慢;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缺乏稳定性,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企业整体发展后劲不足,受烟草行业下滑拖累明显;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财政困难;外贸出口形势严峻,消费升级后积累期将延长,同时物价下降也对需求产生影响;民间投资不活跃,拉动经济增长乏力等。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在受灾之后仍实现增收,结构调整有起色。全州粮食播种面积577.92万亩,增0.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5.2万亩,增12.0%。全年现价农业总产值451185万元,增5.8%。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畜牧业现价总产值159713万元,实现税收4724万元,分别增6.6%和11.9%。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三成以上,已成为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植树造林取得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89万亩,封山育林19.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9%,其中有林地覆盖率21.65%。天然林保护、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等造林绿化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年内退耕还林23.53万亩,遏制了生态的恶化,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主要林产品产量增长。八角404万公斤,增2.8%;草果61万公斤,增17.3%。

渔业、乡镇企业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465万公斤,增12.6%。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1126883万元,总产值830983万元,分别增15.8%和16.1%。

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年末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90751万瓦特,增7.7%;大中小型拖机1.69万台,增7.6%;农用排灌机械10216台,增7.8%;化肥施用量9万吨,增3.4%;农村用电量1.66亿千瓦小时,增6.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1.69万亩,增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快重组改组、不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州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全州工业现价总产值50017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9.5%。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87802万元,增13.2%;集体企业5192万元,下降44.9%;股份合作企业10113万元,增63.8%;股份制企业66271万元,增0.1%;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企业330793万元,增26.3%。

按规模大小划分: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值193445万元,增28.2%;规模以下企业306726万元,增15.1%。

轻重工业同步增长,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轻工业总产值181160万元,增23.6%。重工业总产值319011万元,增17.4%。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1626万元,增9.3%;亏损面43.9%,下降6.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4913万元,增51.8%;上缴税金18452万元,增7.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5.4点,提高28.2点。分行业看,电力生产、有色金属冶练、煤炭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医药制造和烟叶复烤等骨干行业利润增幅较大,比增分别为8.6倍、3.5倍、1.7倍、1.7倍、70.7%和45.5%。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受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的拉动,全州建筑业增加值58277万元,增1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631万元,增29.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63890万元,增35.2%;更新改造完成22444万元,增10.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8241万,增2.3倍;其他投资(含城镇集体)10666万元,下降19.4%;农村集体完成投资22429万元,增15.5%;城乡私人建房完成投资34419万元,增18.5%;零星固定资产投资3542万元,下降12.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有新突破。2002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0664公里,村(居)民委员会通路率99.7%,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扩大了运输能力。全年货运周转量82800万吨公里,增11.1%。旅客周转量166120万人公里,增12.5%。

邮电通信发展迅速,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收入30179万元,增11.3%。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3165万元,增11.0%;邮电业务收入3465万元,增1.5%;移动业务收入11302万元,增6.0%;联通业务收入2247万元,增14.1%。全州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22.3%。移动和联通通信用户达16.6万户,城镇居民每百人拥有手机36.5部,比上年增加7.1部。

六、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销售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38138万元,增11.3%。其中城镇182300万元,增10.5%;农村155838万元,增12.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2664万元,下降11.4%;集体及股份合作11036万元,下降19.5%;个私经济229245万元,增18.9%;其他经济65193万元,增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2393万元,增10.5%;餐饮业63028万元,增23.1%;制造业21515万元,增2.1%;农业生产者65188万元,增7.1%;其他16014万元,增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