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年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攻坚克难,着力调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民生问题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实现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7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1.4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8.5亿元,增长11.7%;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4.2%。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6.3:33.1:30.6调整为36.3:32.8:30.9。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7.3%,其中:食品上涨19.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4.5%,居住上涨3.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6.8%,其中:食品类上涨19.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17.1%,其中:饲料上涨8.9%,化学肥料上涨32.8%。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各级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户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农业生产经营条件进一步改善,优质农产品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产业发展、冬季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完成农业总产值9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 可持续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3394.53万瓦特,比上年增长15%;大中型农用拖拉机达20850台,比上年增加4546台;小型农用拖拉机13591台,比上年减少844台;农用排灌机械动力603.23万瓦特,比上年下降5.6%;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83730公倾,比上年增加740公倾;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48230公倾,农业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一体两会”和挂钩扶贫联系制度逐步推进,政策、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全市新农村建设完成投资13.59亿元,其中30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完成投资3.53亿元。第一、二批实施的20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各项工作得到巩固和发展。“十四个一”建设指标深入落实,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村容村貌得到重点整治,9400户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不断加大,水、电、路、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得到改善,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 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以山区综合开发为突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掀起了泡核桃种植管护的大会战,新植泡核桃90.1万亩;茶园、蔗园面积得到巩固,膏桐、橡胶、澳洲坚果、木瓜、木薯、桑蚕等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新烟区规划建设有力推进,烤烟产业快速发展,支撑全市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48户被认定为市级重点企业,8户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林、饲、畜、沼”的循环农业模式,林果、林草、林药等多种立体间套种模式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得到有效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相关产业共生互补为主的山区综合开发稳步推进。 乡镇企业稳步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7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实现增加值2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上下以实施第二轮工业发展倍增计划为切入点,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做实和着力巩固提升蔗糖、水电、茶叶产业,发展壮大矿产、酒饮料、林纸及林化工产业,培育生物能源、绿色食品加工业,抓实节能降耗工作,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完成工业增加值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2008年,在市内有142个施工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5.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86.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房屋竣工面积90.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上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创新机制,优化项目,整合资源,调整投资结构,全力推进交通、水电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投资质量,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4.24亿元,增长8%;房地产开发投资10.49亿元,增长57.9%;农村固定资产和农村私人建房投资20.26亿元,增长66.4%。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实现增加值3.99亿元,比上年增长6%。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客货运输发展平稳。年末全市通公路里程1.37万公里,拥有民用汽车32703辆,完成货运量1334万吨,下降30.8%,货物周转量101269万吨公里,下降15.6%,客运量625万人,增长2.1%,旅客周转量74691万人公里,增长2%。全年航空客运量完成11.49万人次,下降21.1%,客座率达到67%,比上年下降10.15个百分点。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3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固定电话发展到24.26万部(含小灵通),比上年末增长3.5%,移动电话用户达67.7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5%,固定电话普及率10.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28.4部/百人,互联网入户数达3.47万户,比上年增长43.9%;建立了国际互联网临沧新闻中心,开办了《临沧新闻网》和《临沧手机报》两个煤体。 六、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稳中趋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城市市场增长27.4%,农村市场增长23.5%;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26.6%,住宿餐饮业增长28%,其他行业增长21.6%。 七、对外贸易、对内对外开放和旅游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