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普洱市统计局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起伏动荡的情况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第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一、综合

(一)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7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连续五年实现10%以上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35亿元,增长8.0%,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7.52亿元,增长21.9%,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37.95亿元,增长26.2%;建筑业增加值19.57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64.98亿元,增长7.2%,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975元,比上年增加1091元,增长11.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6:29.5:37.9调整为31.9:32.0:36.1,三次产业由“三一二”结构转向“三二一”。

(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1.79亿元,比上年增长8.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8.06亿元,增长17.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9%提高到37.8%。

(三)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3.82亿元,比上年增收4.93亿元,增长26.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70亿元,增收2.60亿元,增长23.4%,为年初市人代会确定预算数的104.2%;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6.34亿元,比上年增加1.02亿元,增长19.1%;上划所得税3.51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增长41.9%。地方收入中增值税2.07亿元,增长19.2%;营业税4.00亿元,增长10.9%;企业所得税0.38亿元,增长81.0%;个人所得税0.29亿元,增长39.8%。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全年税收收入9.92亿元,增长26.9%,比财政总收入增幅快0.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增长15.1%。县级财力显著增强,六个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其中:宁洱、墨江、澜沧三个县首次登上亿元新台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民生工程”提供了财力支持。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59.34亿元,比上年增支3.54亿元,增长6.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6.3%,农业支出增长42.3%,科学技术普及支出增长15.8%,教育支出增长18.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2.2%,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37.8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2%(剔除宁洱“6.03”地震恢复重建因素)。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项目支出,保证社会保障、工资发放、农业、科技、教育、环保等重点支出的需要。

(四)物价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8%,涨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呈“六升二降”格局,即: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12.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上涨1.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指数上涨4.8%、交通通讯类价格指数上涨1.0%、居住类价格指数上涨7.2%。衣着类价格指数下降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下降1.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项目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 105.8

食品 112.3

其中:粮食 108.9

油脂 120.2

肉禽及其制品 117.0

蛋 119.4

烟酒及用品 101.8

衣着 97.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5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4.8

交通和通信 101.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9

居住 107.2

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6.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4.0%。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继续把“三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支农惠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粮食丰收、经济作物较快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成绩。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农业产值39.63亿元,林业产值21.20亿元,牧业产值22.98亿元,渔业产值1.8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亿元。

(一)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实现增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7962公顷,比上年增长2.0%,粮食总产量84.84万吨,增产1.38万吨,总产量连续五年获得丰收。油料、烤烟、咖啡、橡胶等主要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度增长,油料种植面积13636公顷,增长29.5%;烤烟种植面积10794公顷,增长26.8%;咖啡种植面积11405公顷,增长22.9%;橡胶种植面积83554公顷,增长13.3%。茶叶、蔬菜等种植面积均有较快增长,年末实有茶园面积86204公顷,增长9.2%;蔬菜种植面积21997公顷,增长7.2%;年末实有果园面积11407公顷,增长3.3%。

主要农业产品产量表

2007年 2008年 增长%

粮食产量(万吨) 83.46 84.84 1.6

油料产量(万吨) 1.18 1.32 11.5

糖料产量(万吨) 213.86 183.08 -14.4

烤烟产量(万吨) 1.72 2.45 41.8

茶叶产量(万吨) 4.59 4.29 -6.5

水果产量(万吨) 6.89 7.33 6.4

蔬菜产量(万吨) 25.08 26.97 7.5

咖啡产量(万吨) 1.25 1.41 12.4

橡胶产量(万吨) 1.94 2.25 16.0

注:茶叶产量不含野生古茶

(二)林业生产取得突出成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累计发放林权证46.1万本,配套改革稳步推进,资源林政管理得到加强,林业重点工程继续有效实施,护林防火取得好成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644公顷,比上年增长60.7%;迹地更新面积10364公顷,增长10.0%;零星(四旁)植树256万株,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394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2459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4.9%。木材产量209.9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5%;松脂产量9.50万吨,增长1.9%。

(三)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渔业生产快速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母猪饲养补贴、疫病控制、生猪保险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市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1.86万吨,增长7.3%,其中,猪、牛肉分别增长7.3%。生猪出存栏同时增加,牛羊存栏下降。水产品产量2.79万吨,增长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