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表 2007年 2008年 增长% 生猪存栏(万头) 213.36 228.65 7.2 大牲畜存栏(万头) 81.01 78.75 -2.8 羊存栏(万只) 31.45 29.82 -5.2 家禽出栏(万只) 794.83 844.99 6.3 肉类总产量(吨) 110601 118621 7.3 #猪肉 87240 93590 7.3 牛肉 10299 11046 7.3 羊肉 2494 2408 -3.4 禽肉 9778 10770 10.1 牛奶产量(吨) 487 467 -4.1 禽蛋产量(吨) 4425 4679 5.7 蚕茧产量(吨) 2774 3019 8.8 水产品产量(吨) 23000 27869 21.2 (四)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6815万瓦特,比上年增长10.4%;大中型拖拉机8294台,比上年增加3686台;小型拖拉机17755台,比上年增加3790台。全年农机化投入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农业机耕、机耙、机播、机灌面积及机收面积不断扩大。全年农村用电量15580万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4.2%;化肥施用(折纯)量55361吨,比上年增长4.6%。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10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5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11.28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1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2.51万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71万公顷;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12.16万人。 (五)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启动实施24个省级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实施46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526个整村推进项目,建成高稳产农田0.28万公顷,新建小型水源工程1857件,解决了10.2万人的饮水安全。扶贫开发实施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518个。完成以工代赈建设项目28个。147项公共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4亿元,占计划的102%。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启动思茅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工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产业培植,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努力缓解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全年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92.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37.95亿元,增长26.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5%,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63亿元,增长29.2%。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23.94亿元,同比增长33.4%。“茶、林、电、矿”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完成工业总产值74.71亿元,增长22.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1.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总体较快增长。大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列统的1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12种,下降的有5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2007年 2008年 增长% 工业茶叶(万吨) 2.63 2.13 -16.5 人造板(万立方米) 61.97 64.49 3.1 松香(万吨) 3.31 3.86 20.5 纸浆(万吨) 10.08 10.80 7.2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 158518 420582 1.6倍 铜选矿产品含铜量(吨) 4136 8776 1.1倍 铅选矿产品含铅量(吨) 6695 11943 78.4 锌选矿产品含锌量(吨) 30696 34809 13.4 铜(吨) 2081 2285 9.8 铅(吨) 13585 17701 30.3 锌(吨) 2083 3569 71.3 原煤(万吨) 53.61 53.65 -0.1 水泥(万吨) 217.00 194.97 -9.1 黄金(千克) 1401 1067 -23.8 糖(万吨) 19.46 22.63 16.3 酒精(千升) 15611 17327 7.1 饮料酒(千升) 33440 20744 -35.5 注:发电量不含漫湾、大朝山电站电量分成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1.76%,比上年同期下降14.7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产品销售率89.83%,下降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8.02亿元,下降21.2%,其中利润3.18亿元,下降41.3%。亏损企业亏损面47.3%,比上年同期上升20.1个百分点,亏损额1.60亿元,增长38.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1756元/人,增加17280元;产成品库存5.54亿元,增长2.0%,流动资金周转1.27次,同比减少0.22次,应收帐款6.15亿元,同比增长50.3%。 (二)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企业187个,比上年增加46个。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87亿元,增长17.7%。竣工产值24.70亿元,比上年减少4.40亿元,下降15.1%。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9.57亿元,增长26.3%。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2万平方米,下降18.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0万平方米,下降48.6%。全市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70亿元,增长61.4%。全员劳动生产率14.1万元/人,增长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一)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城镇投资109.84亿元,增长28.0%;房地产开发投资13.36亿元,增长25.3%;农村投资22.16亿元,增长9.3%。第一产业投资3.10亿元,增长52.2%;第二产业投资62.43亿元,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达62.41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投资66.47亿元,增长55.1%;全年施工项目967个,比上年增加18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45个,增加191个;资金落实情况相对较好,本年资金来源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63.6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8.3%。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73亿元,其中磨思高速公路完成投资7.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倍;思澜公路二期工程完成投资2.78亿元,增长41.7%;澜沧至惠民二级公路完成投资3.00亿元,增长2.8倍;农村公路全面推进。电站建设完成投资44.05亿元,糯扎渡水电站筹建速度放缓,年内龙马河、土卡河、泗南江等三座中型水电站投产。水库建设完成投资0.91亿元,镇沅五一水库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以“中国茶城”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城市功能有所提升。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环保和社会公共设施有较大改善。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90平方米以下住房完成投资1.55亿元,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0.70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00.28万平方米,增长41.3%,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5.0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4.32万平方米,增长24.5%;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57.55万平方米,下降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