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临沧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质量,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05 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6.64亿元,下降18.9 %,农村私人建房投资5.26 亿元,增长55.3 %。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实现增加值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客货运输发展平稳。年末全市通公路里程13678 公里,拥有民用汽车29307辆,完成货运量 1927万吨, 增长11.1 %,货物周转量119943万吨公里, 增长 10.6%, 客运量612万人,增长6.8%, 旅客周转量 73223万人公里,增长5.4%。航空客运量快速增加,客座率提高。全年航空客运量完成14.56 万人次,增长22.7 %,客座率达到77.15 %,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2 万元,比上年增长40.9%, 固定电话发展到23.44万部(含小灵通),比上年末增长3.8%,移动电话用户达58.13万户, 比上年末增长70.7%,固定电话普及率9.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24.5部/百人,互联网入户数达4.74万户,比上年增长83.7%。

六、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稳中趋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城市市场增长16.1%,农村市场增16.5%;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2.9%,住宿餐饮业增长34.4%,其他行业增长 11.6%。

七、对外贸易、对内对外开放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4.36亿元,(含边民互市)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进口总额达1.68 亿元,比上年下降8.5%,出口总额达2.68亿元,比上年增长51.9%。

在“招商引资”工程的强有力推动下,对内对外开放又有新发展。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1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倍,实际利用外资1385.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倍。共签订和实施国内合作项目190 个,项目投资协议资金达189.2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31.1%。

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49.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8%,其中: 接待海外旅游人数26.41万人次, 比上年增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43亿元, 比上年增长7.2%。创外汇收入2641 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17.5%。

八、 金融、保险业

金融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 金融风险意识增强,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14.89亿元,比年初增长2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2.77亿元,增长11%。年末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98.36亿元,比年初增长 6.6%,其中:短期贷款增长22.2%,中长期贷款下降5.6%,货币净投放量14.33亿元, 比上年增长6.6%,年末货币流通量为 4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1%。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各种保险收入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赔偿支出1.37亿元,比上年增长67.5%。

九、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科技工作进一步强化。 全市安排科技三项费用191.5万元, 共实施科技项目63 个,创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9个,全国科普示范县3个,有效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截止年底, 成立市县级学会、协会、农研107个,农村专业技术

协会653 个,全年举办科普讲座101次,听讲人数达1.8万人次,举

办科普展览10场,参观人数达3.9万人;实用技术培训4.9万人次,

招收“农函大”学员0.33万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推

动了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拥有各类学校3047所,其中:高等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所,普通中学128所,小学2840所(含教学点), 特殊学校1所, 幼儿园57所。在校学生人数38.58万人, 专任教师2.02 万人。全市实现“两基”目标,以县区为单位普九地区覆盖率达93.68%,“两免一补”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得到加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挂牌成立、市第一中学搬迁建设进展顺利,教育体系不断健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拥有综合档案馆9 个,文化馆9个,图书馆9个,馆藏图书56万册;艺术表演团队7个,表演场所1个,电影队60个,印发《临沧日报》356万份,比上年增加了54万份。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拥有电视转播发射台11座;卫星收转站151797 座;广播覆盖率达90.5%,比上年提高6.01个百分点; 电视覆盖率93.85%,比上年上升0.74个百分点。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以“全面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全市共组织了健步走、大众广播体操等23项体育活动,参加人数达到70.4万人。参加了云南省5个项目的年度比赛,共获金牌2 枚、银牌1枚、铜牌2枚。

卫生公共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广大农民提前享受到了新型合作医疗所带来的实惠,全市建立合格村卫生室186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172万人,参合率到达87.54%。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防治艾滋病及控制霍乱、结核病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十、 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事业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城镇低保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提高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启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687户,人数达到4.5万人,发放保障资金5175万元,共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9万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179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补助金561.5万元,确保了9781人五保户的基本生活费。

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全年开发就业岗位 1.44万个,新增就业1.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全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增加农民收入3.8亿元。

扶贫工作以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促进低收入人口增收为目标,加大扶贫力度,全年有6.1万人脱贫。

十一、城市建设、资源和生态建设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年末成镇人口64.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7.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园林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镇规划体系、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逐步健全和完善,城镇对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