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普洱市统计局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注:发电量不含漫湾、大朝山电站电量分成

(二)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4.25%,同比提高31.74个百分点;实现产值57.30亿元,增长25.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52.72亿元,增长20.9%;实现利税总额10.42亿元,增长56.3%,其中实现利润5.51亿元,增长79.2%。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5858元/人,增加23215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建筑业有较大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城镇投资75.16亿元,增长17.5%;房地产开发投资10.66亿元,增长136.3%;其他投资20.27亿元,增长123.8%。全年施工项目780个,比上年增加10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54个,增加94个;资金落实情况相对较好,累计拨贷款资金65.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0%。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5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43亿元,磨思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思澜公路二期工程、澜沧至惠民公路加快建设,景谷至永平公路建成通车。电站建设完成投资51.23亿元,糯扎渡电站提前一年实现大江截流,居甫渡、戈兰滩电站下闸蓄水,龙马河、土卡河电站投产。水库建设完成投资0.81亿元,景东南洋河水库等4座水库竣工验收,江城营盘山等7座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部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工业园区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以“中国茶城”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城市功能得到很大提升,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环保和社会公共设施有较大改善。

(三)建筑业有较大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24.2万平方米,增长89.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8.3万平方米,增长66.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85.2万平方米,增长110.9%。

五、市场销售稳步增长,物价总水平上扬

(一)消费品零售市场稳步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17亿元,增长16.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1.02亿元,增长14.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66亿元,下降6.3%;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实现零售额2.60亿元,下降4.0%;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38.22亿元,增长19.1%;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0.72亿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51亿元,增长16.1%;餐饮业零售额7.86亿元,增长15.9%;其他行业零售额0.81亿元,增长16.7%。住房、汽车、通讯、旅游等随着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继续升温。

(二)市场物价总水平上扬。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5%,涨幅比上年高6.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8.6%,衣着类价格下降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0%,居住类价格上涨8.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8.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8%。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一)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8.89亿元,比上年增收4.91亿元,增长3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10亿元,增收3.31亿元,增长42.4%,为年初市人代会确定预算数的122.8%;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和上划省级30%耕地占用税收入7.79亿元,增收1.61亿元,增长26.1%。地方收入中增值税增长16.2%,营业税增长53.6%,企业所得税50.1%,个人所得税增长76.9%。非税收入增长48.1%。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55.78亿元,比上年增支18.34亿元,增长49.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0.2%,农业支出增长12.7%,科学技术普及支出增长29.2%,教育支出增长12.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8.6%,环境保护支出增长2.1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5倍。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项目支出,保证社会保障、工资发放、农业、科技、教育、环保等重点支出的需要。

(二)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98.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01.09亿元,增长12.6%,企业存款42.26亿元,增长35.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4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17.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0%;现金支出525.44亿元,增长23.2%;货币净投放8.16亿元,比上年下降9.9%。信贷投放力度继续加大,较好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

(三)保险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保费收入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支付赔款1.67亿元,比上年增长51.2%。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一)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民用汽车63986辆,全年旅客运输量达1664万人,比上年增长11.4%,旅客周转量达19.4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2%。货物运输量达1869万吨,比上年增长9.1%;货物周转量达19.6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9%;年末公路通车里程为18927公里。

(二)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32.3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2.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5部,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0.78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5.09万户,公用电话3.17万部,无线市话用户3.2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3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4部。

八、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协作

(一)对外贸易进出口有所下降。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44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2%;其中:出口2711万美元,下降12.1%;进口2734万美元,下降3.9%。进出口总额中,边境贸易进出口3341万美元,下降9.9%;其中:出口814万美元,下降8.7%;进口2527万美元,下降10.2%。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2090万美元,下降5.0%,其中:出口1893万美元,下降13.4%;进口197万美元,增长9.4倍。

(二)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战备目标,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积极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强化招商措施,落实责任目标,招商引资再次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实施各类经济合作项目122项,其中新增48项,合同(协议)总投资543.3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实际到位市外资金4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到位省外资金36.02亿元,增长17.7%。全年新注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8户,合同利用外资264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204万美元,增长9.9%。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