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非公有制经济和旅游业 (一)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年末,经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3.78万户,从业人员9.77万人,注册资金累计为10.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11.7%和26.5%。私营企业发展到1987户,从业人员6.49万人,注册资金累计为42.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13.4%和33.0%。个体私营经济缴纳税金6.55亿元,比上年增长51.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4.48亿元,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5.6%上升到36.0%,提高0.4个百分点。 (二)旅游业健康发展。搞好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全力打造旅游景点和培育旅游线路,举办了第八届中国普洱茶叶节。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我市旅游环境有了很大改观,茶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游、自然旅游效应显现,旅游业持续升温。全年到我市观光旅游的国内游客22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其中:过夜游客109.89万人次,增长6.3%;一日游旅客115.41万人次,增长3.4%。国内旅游收入9.93亿元,增长9.9%。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97万人次,口岸入境一日游9.1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884万美元。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0.64亿元,增长8.8%。 十、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一)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结合产业发展,突出产品特色,组织项目申报,开展科技创新。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9项,投入经费280万元,专利申请68项,获准专利授权38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3项。2007年末,全市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从业人员24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4人,开展课题研究46项,发表科技论文43篇,经费投入1941万元。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作用明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二)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扎实推进“两基”教育,民办教育初见成效,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扫盲工作向纵深发展,农村中小学全面实现义务教育。2007年,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1399人,在校生3512人;云南热带职业学院招生862人,在校生1765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288人,在校生5631人;职业中学招生3294人,在校生7590人;普通中学招生40169人,在校生116201人;小学招生32799人,在校生194367人;幼儿园招生23268人,在园幼儿30937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8%,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学率99.56%;成人技术培训毕业274030人,接受扫盲班培训15062人。全市10个县(区)全面实现“普六”,有8个县(区)实现了“普九”,青壮年文盲率由上年的3.1下降到2.8%。 (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民族文化精品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更加活跃,举办了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全市有艺术表演团6个,国内演出场次379次;文化馆11个,举办展览356场;公共图书馆10个,藏书65万册;文物管理所5个,博物馆2个,乡镇文化站103个;电影公司11个,各类放映单位42个,电影放映8840场,观众180万人次。电视覆盖率为94.95%,广播覆盖率为93.46%,《普洱日报》年发行583万份,《普洱》杂志出版6期,发行18.78万份。 (四)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医疗卫生投入继续增加,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加强,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运行,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66个,床位442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989人,其中:执业医师1925人,执业助理医师643人,注册护士1455人,药剂人员249人,检验人员219人。全年共有169.23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3.58%,筹集资金8461.7万元,累计有246.91万人次享受到医疗补偿,支出资金7055.16万元,占筹资总额的83.38%。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宣传力度加大,投入增加,群众知晓率明显提高。 (五)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市共举办综合运动会38次,举办单项运动会134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39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27万人。竞技体育运动再创佳绩,群众性体育运动丰富多彩。参加省级比赛获得金牌12枚银牌11枚、铜牌16枚,组队代表云南省陀螺队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金牌2枚、银牌1枚。妇女、少年儿童、中老年健身运动活跃,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贯彻实施。 十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一)控制人口增长成效明显,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95‰,死亡率为6.98‰,自然增长率为5.97‰。年末常住总人口257.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3.03万人。城镇人口72.14万人,城镇化率为28.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继续提高。全市以抓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分类指导,强化管理和服务,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切实做好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程。全市已婚育龄妇女447474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385586人,综合节育率为86.17%,其中施行“三术”360852例,长效避孕率80.64%,当年施行“三术”23581例;计划生育率98.13%。农业人口办证人数不断增加,全市78428户农业人口一孩家庭中,有35704户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占农业人口一孩户的45.52%。兑现一次性奖励1477户。对已办证的独生子女初中升高中100人、高中毕业报考省内院校23人兑现加分政策。对5162名年满60周岁的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或无子女夫妇发放了养老生活补助。 (三)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环境保护投入不断增加,环境监测与监察力度加大,全民环保意识大大加强,狠抓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首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19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31人。自然保护区1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万多公顷。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资金1.071亿元。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0.048亿元;烟尘控制区1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05%,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结合利用率为18.3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十二、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