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05年,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1118人,在校学生3091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097人,在校生6029人;职业中学招生2165人,在校生5867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9768人,普通初中在校生94920人,小学在校生196422人,在园幼儿28322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88.3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5%;成人技术培训毕业361802人,接受扫盲班培训22069人。全市10个县(区)全面实现“普六”,有8个县(区)实现了“普九”,青壮年文盲率由上年的4.3%下降到3.5%。 文化产业建设有序推进。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国内演出场次307次;文化馆11个,举办展览324场;公共图书馆10个,藏书58.8万册;乡镇文化站122个;各类放映单位11个,电影放映13516场,观众230.75万人次。电视覆盖率为93.8%,广播覆盖率为91.7%。《思茅日报》年发行540万份,《思茅文艺》年发行4500份。 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76个,拥有床位409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833人,其中:执业医师1798人,执业助理医师566人,注册护士1353人,药剂人员269人,检验人员233人。医疗卫生投入继续增加,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健康运行,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发病和蔓延,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继续得到改善。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05年,全市共举办综合运动会41次,举办单项运动会98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52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195788人。成功承办了省十二届运动会沙滩排球预赛和省大众健美操锦标赛。体育运动成绩再创佳绩,参加省级比赛获得金牌18枚、银牌15枚、铜牌11枚;我市残疾人运动员李剑飞参加世界射击锦标赛获得金牌2枚,银牌1枚。妇女、少年儿童、中老年健身运动活跃,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进一步贯彻实施。 十、人口和计划生育 人口再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87‰,死亡率为7.51‰,自然增长率为6.36‰。年末常住总人口为256.5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2.4万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十五”人口计划全面完成。 计划生育工作中,坚持宣传开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确保政策兑现,取信于民。全市75317户农业人口一孩家庭中,累计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30645户,占农业人口一孩户的40.69%;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由“十五”预计的1.83(个)降低至1.62(个),计划生育率达98.69%。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有新起色,全市443321人已婚育妇女中,采取各种避孕节育措施385159人,综合节育率为86.88%。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有新突破,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作进展顺利。 十一、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加强城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和城市三级人居环境创建工程,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2005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9594公顷,迹地更新面积11771公顷,零星(四旁)植树279.89万株,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5177公顷,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3913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3423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4.9%。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17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44人。自然保护区2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0万公顷。 十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规模扩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11.79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089人,比上年多增21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迅速发展。2005年末,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事业单位65个,拥有床位1347张,共收养散居孤老残幼758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44.19万人次。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2375人,比上年增长2.7%;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72095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71323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40144人,增长1.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70507人。年末共有23113户、37494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3478.8万元,比上年增长32.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407元,比上年增长4.6%;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440元,比上年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1553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4%。 注:1.本公报部份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结果以《2005年思茅市统计年鉴》公布为准。 2.GDP、非公经济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基数2004年为经济普查调整数。 3.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4.由于口径范围发生变化,部份指标数据存在不可比现象,请注意对比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