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业 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全年对外贸易出口额2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6%。 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召开了全区旅游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五提出了尽快做强做优旅游业的发展思路,旅游业的先导地位得到巩固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施了玉龙雪山旅游精品工程、高尔夫球场建设等重大工程。建立了中国丽江旅游网站,并在各重要景区景点、宾馆饭店设立了旅游触摸屏。筹建了丽江旅游结算中心,加强了监管。建立了旅游行业自律组织,有效遏制了酒店房价的恶性竞争,实现了企业增利、财政增收的“双赢”目标。成功地组织开展了丽江东巴文化旅游节、2001年中国国际旅交会海外旅行商接待及第五届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等各项旅游、商务、会务活动,从而促进了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22.1万人次,增长10.9%。其中,海外游客105万人次,增长14.二%;国内游客311.6万人次,增长10.8%。旅游业总收人20.43亿元,增长9.5%。其中,旅游外汇收人3038万美元,增长10.3%;国内旅游收人17.9亿元,增长9.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区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开辟财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控制支出,财政收人保持稳步增长,支出结构趋于合理。全年实现一般预算收人24016万元,比上年增收2947万元,增长14%。完成一般预算支出二19906万元,比上年增支40650万元,扣出不可比因素,增长24.8%。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继续强化信贷管理,努力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的各项工作,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进了金融信贷的平稳运行。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为488552万元,比年初增长19.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8110万元,增长17.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63740万元,比年初增长16.4%。 保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年保费收人6973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人3291万元,增长4.2%;人寿险保费收人3682万元,增长2.8%。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实施科教兴丽战略有新进展。认真抓了科技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全年实施试验、示范、推广项目17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五项,地级科技成果奖20项。科技扶贫和科普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4个科技扶贫示范乡实施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巩固和发展了“两基”教育成果,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小学、初中人学率分别为99.0%和69.3%。丽江民族师范学校与丽江教育学院已顺利合并。与云南大学联合创办丽江旅游文化学院工作进展顺利。 云南师范大学与丽江教育学院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 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了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几次大灾都没有出现疫情。年末拥有卫生机构床位2644张,比上年增加212张。不断巩固提高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县级实现率达100%,乡镇达90%。第12届全国书市丽江分会场得到组委会表彰。对全区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了调研,拟定了6个民族文化保护区和27个文化生态村建设规划。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59.6%和85.2%。成功组织了“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世界定向赛等国际体育赛事,群众性的文化、体育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部门户籍人口统计年报,年末总人口为110793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34263人,占总人口的57.2%。全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1.16%O和6.44%O。全年净增人口797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2%山比上年下降1.31个千分点。 扶贫济困工作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争取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和扶贫重点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宁蒗、永胜两县已被列人新一轮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区有168个村被列为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有7个贫困乡基本解决了温饱。积极主动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汇报,千方百计为永胜地震灾区等争取资金支持。在云南电视台举办了“情系灾区孩子”献爱爱心义演,共获捐赠物折合人民币500余万元,从而使永胜地震灾区为重点的灾区群众顺利渡过了难关。十分重视困难企业、困难企业职工和下岗工人、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产生活,努力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民人均纯收人907元,增长2,8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6368元,增长4.l%。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以污染防治为突破口,切实巩固“达标排放”成果,不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60.3%,比上年提高46.4个百分点。 注:公报中的数据均为正式年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