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面临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昭通各族人民克难攻坚,沉着应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突出加快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协调主题,千方百计克服自然灾害及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国民经济继续朝着持续、稳定、健康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8年,昭通市生产总值(GDP)达272.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78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116.82亿元,增长11.3%,其中:工业增加值87.97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88.68亿元,增长13.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162元,同比增长9.2%。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得到加强,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24.5:42.9:32.6。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稳步上升,非公经济增加值达98.64亿元,增长15.8%,比重由上年的33.6%上升为36.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1%(按新口径统计)。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4.3%,其中:肉禽及制品价格上涨20.1%,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8.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6.4%,部分产品价格回落。 表一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类别 单位 2007年指数(上年同期为100) 2008年指数(上年同期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6.7 105.1 食品类 % 119.4 114.3 烟酒及用品 % 101.0 100.2 衣着类 % 101.2 97.2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3.3 99.5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02.1 98.7 交通及通信 % 94.0 97.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 99.7 98.6 居住类 % 101.7 107.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 106.4 118.1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 107.8 106.4 注:此表数据2007年为昭阳区调查数,2008年为昭阳区、巧家、大关三县调查数。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以化工、建材等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以上的企业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淘汰水泥、碳铵、电石等落后产能37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9.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13%。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仍不充分,不平衡,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规模小、带动力弱,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突出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就业压力加大,返乡农民工增多,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低收入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0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4%。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特色农业效应进一步凸显,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比例为44.4:4.5:48.4:0.3:2.4,农业产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畜牧业提高3.4个百分点。实施苹果低改4.5万亩,新建设优质蚕桑基地4.2万亩,累计已建成优质蚕桑基地10万亩。以冬洋芋、反季蔬菜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71万亩,完成16.1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0.42万吨,比上年增长7%。其中:夏粮10.72万吨,与上年持平;秋粮139.7万吨,比上年增长7.6%。粮食单产由上年的201.27公斤/亩增加到213.53公斤/亩。 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肉类总产量30.87万吨,增长16.23%。水产品产量8124吨,增长30%。 表二 2008年主要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一、农产品产量 粮 食 吨 1504195 7.0 油 料 吨 20721 19.6 甘 蔗 吨 138465 -12.8 烤 烟 吨 52993 -1.9 蔬 菜 吨 958039 3.7 水 果 吨 219608 19.7 二、畜产品产量 肉类总产量 吨 308735 16.23 #猪肉 吨 293321 16.24 禽蛋 吨 16062 6.5 猪存栏头数 万头 267.58 5.9 牛存栏头数 万头 50.98 1.6 羊存栏头数 万头 55.54 -5.4 家禽存栏只数 万只 643.19 9.9 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75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5.14万亩,年内解决饮水安全达标人数17.13万人。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4523万瓦特,比上年增长7.6%。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新农村建设与扶贫攻坚、抗灾救灾相结合,着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启动建设新农村示范点400个,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确权到户59.1万户,确权面积 1059万亩。实施648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5.11万绝对贫困人口解决温饱,8.18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1.7万户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完工,3.04万户破烂茅草房改造基本结束,2.4万户无电人口实现通电。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7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2%。实现工业增加值87.97亿元,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 61.24亿元,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总产值50.82亿元,增长7.4%;重工业总产值81.04亿元,增长5.4%。 表三 2008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万吨 1365.25 7.7 合成氨 万吨 44.65 -6.1 铁矿石原矿量 吨 67080 11.7 铅选矿产品含铅量 吨 30633 75.5 锌选矿产品含锌量 吨 133314 9.1 发电量 万千瓦时 331099 42.1 水 泥 万吨 254.19 8.9 碳化钙(电石) 万吨 22.31 -7.6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1918.82 -9.7 氮磷钾肥(折纯N100%) 万吨 42.91 -6.4 卷 烟 万箱 51.45 1.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协调、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达98.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5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利税44.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75户,比上年增加3户,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0.01亿元,增长50%;房屋施工面积达136.05万平方米,增长8.0%;竣工面积91.65万平方米,增长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