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昭通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在各类投资中,城镇投资160.53亿元,增长21.7%;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0.83亿元,增长17.4%;房地产开发投资9.59亿元,增长9.96%;农村私人建房投资9.23亿元,增长72.1%。全年累计完成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115.34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6%,工业投资完成104.47亿元,增长76.4%。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61.43亿元,增长89.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4.9%。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公投资稳步增长。2008年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29:49.53:48.18调整为3.8:55.6:40.6,一、二产业比重上升,三产业比重下降。非公经济投资完成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63.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1%,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住宅投资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9%。商品房竣工面积56.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0.96%,商品房销售面积47.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3.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2.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3.97%。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城乡消费基本同步增长,农村市场转旺。县以上城镇实现零售额49.44亿元,增长24.5%,市场份额为68.8%;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22.43亿元,增长15.0%,市场份额为31.2%。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68亿元,增长16.3%,市场份额达到74.7%。批零贸易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零售额57.75亿元,增长21.4%,住宿餐饮市场增幅居各行业首位,实现零售额7.67亿元,增长31.8%。

2008年全市签约及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82个,是上年的2.65倍;新签约及实施项目协议总投资449亿元,是上年的13.4倍;实际到位资金4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6%,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07万美元,同比下降23.1%,其中:出口额达701万美元,下降3.0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货运量1826.81万吨,比上年增长7.97%;货物周转量252432万吨公里,增长7.3%。客运量3810万人,比上年增长9.7%;旅客周转量189342万人公里,增长5.4%。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245339辆,比上年增长15.9%。

邮电通信迅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99722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全市固定电话达27.67万部,比上年增加8910部,年末移动电话达到125.22万部,新增29.58万部,互联网用户达6.57万户。报刊发行12.89万份(期发数)。

旅游业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有所增加。全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73.62万人次,增长58%,其中海外旅游者302人次,国内旅游者373.6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114546.1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汇收入8.22万美元。

七、财政和金融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49.78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9%,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8.3亿元,增长40%。良好的财政收支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4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国税收入跃上了30亿元新台阶,达34.51亿元,增长28.6%;地税收入突破14亿元大关,达14.5亿元,增长40.9%,其中税收收入13.03亿元,增长41.5%。

表四 2008年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财政总收入 497810 26.6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171286 32.9

#税收收入 142589 31.4

非税收入 28697 41.2

一般预算支出 882950 40.0

#一般公共服务 126766 25.2

教育 199701 21.7

社会保障和就业 145781 51.0

农林水事务 111477 94.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98.59亿元,比年初增长2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0.01亿元,增长26.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63.37亿元,增长25.9%。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达620.95亿元,比上年增长4.6%;累计现金支出达641.85亿元,增长4.4%,全年货币净投放30.9亿元。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取得初步成效。

表五  2008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绝对数 比年初增长(%)

存款余额 2985923 25.3

其中:企业存款 663067 11.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500095 26.6

贷款余额 1633696 25.9

其中:短期贷款 861961 34.3

#工业贷款 225142 35.5

农业贷款 337399 36.7

中长期贷款 750393 18.9

#基本建设贷款 287529 4.1

个人消费贷款 147047 12.3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4950人,增长19.97%;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7149人,比上年增长1.94%;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3228人,比上年增长2.74%;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4.18万人,比上年增长5.44%;小学在校学生76.5万人, 下降   2.89%。中小学布局逐步优化,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2%;小学在校生巩固率99.0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88.18%。全年扫除文盲2.1万人。

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累计争取和投入各类教育专款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倍,新建校舍13.8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5.6万平方米,新增教师3944人。高考上线率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比上年增加20%。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8.29%,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5.56%,报刊、杂志以及图书出版的发行量不断增加。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4个,实有病床8226张;建成村级卫生室828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028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5035人。

全市有体育场馆4个,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55枚,银牌56枚,铜牌45枚。

九、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事业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02022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74938人;有149811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409.88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82.71%。8.7万城镇低收入人口和41.9万农村贫困群众纳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人员年均补助标准增加480元。建设廉租住房8.8万平方米,为3.7万名高危行业农民工办理了工伤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