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玉溪市统计局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巩固成果、打牢加快发展基础”的一年。玉溪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烟草兴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的发展战略和“三优一特”的发展思路,按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战胜了50年罕见的严重干旱,克服了煤电油运紧缺等困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36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3亿元,增长6.0%,占GDP的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6.3亿元,增长6.9%,占GDP的比重为58.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9.1亿元,增长9.5%,占GDP的比重为29.6%。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7、4.2和2.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2%、55.3%和35.5%。扣除卷烟生产和销售后的GDP完成220.9亿元,增长14.7%,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0%,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0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3亿元,增长8.7%。其中农业产值38.7亿元,增长6.0%。农业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种植面积呈现粮食作物减少、非粮食作物增加的态势。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31万亩,比上年下降0.8%;非粮食作物面积190万亩,比上年增长3.2%。2005年全市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为41.0﹕59.0,与2004年的41.8﹕58.2相比,非粮食作物比例提高了0.8个百分点。烤烟生产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年烤烟种植面积76.7万亩,增长6.6%,总产为11000万公斤,增长6.4%,烤烟收购总量达213.7万担,增加烟农收入1.3亿元。花卉、油料、林果等产量大幅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一)。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肉蛋奶总产量2223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肉类总产量19014万公斤,增长10.8%。年内出栏肉猪177.4万头,比上年增加17.5万头,增长10.9%;年末大牲畜存栏31.3万头,比上年减少100头;生猪存栏144.8万头,羊存栏35.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加4.6万头和0.97万只。

渔业生产发展平稳。2005年,全市渔业实现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5.6%。水产品产量完成11984吨,比上年增加262吨,增长2.2%。
林业工作取得新成绩。2005年,全市林业实现产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45.3万株;封山育林76.6万亩;退耕还林还草6.5万亩,珠江防护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提高明显。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0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7%。实现工业总产值478.5亿元,增长19.6%,其中:中央省属工业完成204.5亿元,增长9.4%;市县区属工业完成274.1亿元,增长29.1%,比重达到57.3%,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来看,卷烟及配套产业完成总产值192.2亿元,增长1.8%;矿电产业完成198.2亿元,增长22.2%,成为我市继烟草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非烟草工业产值完成305.7亿元,超过卷烟产值132.9亿元,比重达63.9%。

市县属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分别379.3亿元、155.0亿元和46.3亿元,分别增长14.2%、2.4%和下降5.7%。其中:市县属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分别为183.3亿元、14.5亿元和6.1亿元,分别增长29.2%、16.3%和7.6%。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2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1.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4.1万平方米。全市具有资质等级证的建筑施工企业136个,从业人员34154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2005年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28.2%。投资的增长,对拉动我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国有、城镇集体单位和“三资”企业完成投资77.2亿元,增长30.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投入大幅增加。2005年生产性投资完成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比重达到53.7%。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市级财政资金拉动社会投资的比例达到1︰13。

当年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有: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100万吨钢工程)项目;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个项目;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400万t/a采选工程)项目;泛华置业(玉溪)有限公司(玉溪沃尔玛超市)项目;玉溪华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玉溪一小区)项目;云南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梅塞尔气体)项目;玉溪焊管项目建设指挥部(焊管)项目。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快速发展。2005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客货运输发展平稳。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1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3公里、一级公路70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16.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1012万人,比上年下降1.8%;旅客周转量8.15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6%;完成货运量2026万吨,比上年下降1.5%;货物周转量27.9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5.9%。

邮电通信进一步发展,电话普及率明显提高。年底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发展到49.1万门(含流动市话),固定电话机总数达到40.6万部,增加2.1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2.3万户,比上年增加11.7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44.4部,比上年增加6.5部。到2005年底,互联网用户达到124707户,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宽带网用户43160户,增长46.1%。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受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信心日益增强的影响,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亿元,增长13.2%。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1亿元,下降7.8%;集体经济实现7.0亿元,增长16.5%;私营经济实现12.9亿元,增长49.4%;个体经济实现29.7亿元,增长13.3%;其他经济实现5.2亿元,下降17.5%。从城乡市场看:市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7亿元,增长20.2%;县区实现17.7亿元,增长10.7%;县以下实现19.5亿元,增长7.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46.5亿元,增长14.3%;餐饮业实现11.6亿元,增长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