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二届一次全会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坚持环境立市、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回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较大提高,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回升。2003年全市完成现价国内生产总值286.3亿元,比上年增长4.0%(扣除卷烟生产和销售后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2.1%。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5、3.0和0.5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891元,比上年增长4.0%。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73.5亿元,同比增长21.2%,非公经济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3.5个百分点,达25.7%。其中,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4.2亿元,增长35.2%。非公经济的稳步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一支生力军。 二、农业 2003年我市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对种植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和优化,有计划地调减了粮食作物面积,扩大了油料、花卉、水果和蔬菜面积,蔬菜品种结构向高档菜、特色菜和无公害蔬菜的方向调整,使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实现了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全市农业增加值达31.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农业总产值达到50.1亿元,增长3.8%。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8.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42.3万亩,比上年减少7.2%;非粮食作物面积175.8万亩,比上年增长6.7%。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的比例由上年的48.1:51.9调整为44.7:55.3,非粮作物比重提高了3.4个百分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显著(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一)。 畜牧业生产继续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15.8亿元,同比增长7.4%。肉类总产量15704万公斤,比上年增长8.6%。年内出栏肉猪148.7万头,增加9.8万头,出栏率达122.1%,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年末生猪存栏128.4万头,同比增长5.4%;大牲畜存栏31.6万头,山绵羊存栏32.3万只,分别比上年增加3068头和10130只。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完成10919吨,比上年增加312吨,增长2.9%。 林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市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2.17万亩,补植面积0.5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30.6万株。累计封山育林77.38万亩,其中当年新封育林8.07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6万亩,珠江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完成5.9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人工造林600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生产稳步回升。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工业总产值337.1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增长16.0%。其中:中央省属工业173.4亿元,同比增长8.3%;市县属工业163.7亿元,同比增长18.6%。市县工业产值中,国有工业同比增长0.6%、集体工业增长20.0%、股份制工业增长24.0%、“三资”工业下降4.3%、个私工业增长28.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二)。 市县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独立核算的市县属工业企业(即不含中央省属工业)实现利税总额60054万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利润总额18199万元,增长12.2%。 建筑业平稳发展。2003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2万平方米。全市具有资质等级证的建筑施工企业139个,从业人数39051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0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较快,达到25.1亿元,同比增长12.5%;更新改造投资7.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他投资14.6亿元,同比增长64.6%。 当年完成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有:市区长江路、东风路、九龙路项目;玉溪电信公司通信设备项目;研和私营企业新建铁厂项目;澄阳公路项目;昆钢大红山铁矿二期工程项目;元磨公路玉溪段项目。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公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客货运输平稳发展。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0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218公里、一级公路达70公里,高级及次高级路面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15.8%。全市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1051.7万人,比上年下降0.1%。旅客周转量8.1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9.5%。完成货运量2062.0万吨,下降3.8%。货物周转量21.8亿吨公里,增长9.1%。铁路完成货运量98.5万吨,增长13.0%。 邮电通信进一步发展,电话普及率明显提高。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12.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邮电业务收入5.5亿元,比上年下降7.0%;年底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发展到46.9万门(含流动市话),比上年增加3.5万门,固定电话机总数达到35.5万部,增加3.7万部;移动电话发展迅猛,用户达到39.4万户,比上年增加7.8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36.2部,比上年增加5.3部,增长17.2%。到2003年底,互联网用户达到101166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9192户,窄带网用户81974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受居民收入增加、消费信心日益增强的影响,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亿元,同比增长5.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8亿元,下降15.6%;集体经济实现6.4亿元,增长0.7%;私营经济实现4.4亿元,增长20.5%;个体经济实现15.5亿元,增长13.0%;其他经济实现7.6亿元,增长11.0%。从城乡市场看:市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7亿元,增长9.6%;县区实现12.2亿元,增长1.3%;县以下实现13.8亿元,增长4.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6.1亿元,增长10.7%;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增长9.9%;其他行业实现9.6亿元,下降8.5%。 全市物价总水平呈平稳运行态势。以上年同期为100,200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0,与上年持平。其中:服务项目价格继续上涨,涨幅为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0%;消费品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讯费下降0.8%;衣着下降3.4%。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