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保山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完成28941万元,比上年增长10.59%。年末市话容量达14.95万门,农话容量6.7万门,总容量达21.65万门,比上年增加4.65万门;移动电话达到219849部,比上年增加73565部,增长50.29%。电话普及率达15.6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4.86部/百人。全部乡镇均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网。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1.34%。其中:城镇167082万元,增长14.84%;农村86605万元,增长5.1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84万元,下降4.39%;集体经济11167万元,下降18.29%;个体私营经济137682万元,增长21.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9722万元,增长10.7%;餐饮业33523万元,增长17.48%;制造业23853万元,下降4.53%;其他行业6508万元,增长17.35%;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为40071万元,增长19.52%。全社会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50516万元,比上年增长28.27%。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5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出口2828万美元,增长68.5%;进口1734万美元,增长11.0%。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2536万美元,增长1.46倍;边境贸易1918万美元,下降8.9%,其中:进口1629万美元,增长7.5%;出口289万美元,下降50.9%。

利用外资有所增加。年末全市正常运转的“三资”企业共有34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9倍。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海外到我市的游客4.8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77.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5%和下降16.50%。接待国内游客234.85万人次,旅游收入7.0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6.54%和53.07%。旅游总收入7.83亿元,比上年增长41.0%。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80亿元,增长11.6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74亿元,增长11.4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8.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6%,其中:短期贷款46.42亿元,下降7.29%;中长期贷款19.15亿元,增长10.16%。全年金融机构实现现金收入218.28亿元,现金支出217.70亿元,收支相抵累计投放现金5816万元。

保险机构保费收入较快增长。全年保费收入11003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12万元,寿险保费收入6391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784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2780万元,寿险给付1004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高等院校招生1653人,在校学生4567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招生835人,在校学生2749人。高中教育阶段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高中招生1840人,比上年下降8.68%,在校生5432人;普通高中招生7499人,比上年增长19.70%,在校生18504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46%。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初中学校招生40033人,在校生115744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32.28%。小学招生41387人,在校生2403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15%。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4项,安排经费175万元;新开展市级科技项目29项,安排科技三项费用40万元。年末全市拥有独立核算科研机构4个,人员76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180人,其中获得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604人,中级8384人,初级24192人。有科普专兼职工作人员110人;有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430个,会员达7903人。有市级学会21个,会员5039人。有县级学会38个。全年农函大办学68个乡镇,开办了30个专业100个教学班,招收学员4172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44万册,文物保护机构5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1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30%,有线电视用户达12.80万户。报刊、杂志以及图书出版的发行量不断增加。年末有综合档案馆6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有新的改善。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57个,其中医院数(含卫生院)116个。医院床位数4529张。卫生技术人员4171人,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1.76个、有医生0.9个。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发病和蔓延。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举办各种运动会36次,参加人数3575人次,获省级以上奖牌55枚,其中金牌15枚,银牌18枚,铜牌22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人数达331744万人,比上年增长11.37%。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资金达4905万元,比上年下降3.3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5.59%,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9.74%,比上年提高4.72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总人口为2375499人,比上年末增加16172人。全年出生人口31718人,人口出生率13.40‰,死亡人口15581人,死亡率6.58‰;人口自然增长率6.82‰;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4元,比上年增加641元,增长9.86%。农民人均纯收入1523元,比上年增加60元,实际增长5.0%。全年解决了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有42819名城镇职工和13256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4.8%;有45602名职工和14576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17.05%和48.15%。

职工工资增加,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367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599元,增长16.0%。年内通过职业介绍实现就业的人员有8542人(含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上年增长50.52%。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建成区面积33.3平方公里,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0.0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1.4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660张,国家办收养性床位190张,全年民政事业支出6376万元;享受救济人数为304703人次,其中有36517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