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9 玉溪市统计局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2008年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5%和97.7%。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发展到9.2万座,调频转播发射台32座,调频发射机47部,电视转播发射台13座,电视发射机19部,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13万户。完成了1169个村“村村通”工程建设,解决了2.4万农户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卫生机构770个,其中:医院63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8741张;卫生技术人员8732人,其中医生3959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382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393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妥善处理了手足口病、问题奶粉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8年,将新农合补助标准由2007年的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8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177.0万人,参合170.5万人,参合率为96.3%。全年共209.9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减免补偿,减免补偿金12760.6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启动,全市参保人数已达12.1万人。防控措施落实有效,全年传染病发病率163.0/10万,比上年下降54.3/10万;全年发现艾滋病感染者随访管理率已达91.3%,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我市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围绕北京奥运会举行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迎奥运、创和谐”市民环城跑、玉溪大河冬泳、畅游抚仙湖等活动顺利开展,掀起了我市全民健身新热潮。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市80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改善了农村健身场地设施条件。 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玉溪运动员在北京残奥会上夺得2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在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上获1枚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在云南省第七届农民运动会上夺得15枚金牌、20枚银牌、15枚铜牌,名列金牌总数、团体总分第三名。

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节能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建立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设置了节能、统计专门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全市共落实节能减排专项经费300万元。2008年依法淘汰5户炼铁企业5座高炉,产能27.6万吨;1户水泥企业2条立窑生产线,产能24万吨;1户铁合金企业1座电炉,产能0.3万吨。主动淘汰8万吨水泥立窑1座,0.5万吨纸浆生产线1条。在工业企业中推行了清洁生产,共审核验收了119户,其中2008年审核验收36户。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平稳下降的良好运行态势,2008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7%。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08年,阳宗海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抓好处置工作。并决定开展“环保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全市迅速掀起污染源和污染隐患大排查,各级各有关部门、企业迅速行动,彻底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坚决遏制环境污染事件发生。认真贯彻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会议精神,集中精力,加大投入,切实抓好“三湖一海”保护治理。通过加大工程治理力度,“三湖一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目标责任书项目开工率由年初的30.7%提高到61.3%。重点项目建设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完成天然林保护1.2万亩、珠防工程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5平方公里。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加强。启动了生态市、生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开展了乡镇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推进规划全覆盖。276米的出水口生态公园大瀑布建成通水,玉湖扩建二期等工程全面完成,东风水库防洪防震除险加固工程开工,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玉江高速路生态景观示范大道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万株大树入城工程基本完成。珊瑚路、七星街、彩虹路片区防洪抢险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老五街片区改造总体规划基本完成。加强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积极创建生态县乡村,澄江县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大营街荣获国家园林城镇称号,华宁、元江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10个乡镇被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

十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劳动就业规模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全市从业人员达到147.2万人,比上年增长2.3%,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到47.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数的32.0%。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1.1万人,7085名“4050”人员和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事业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2008年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职职工5.9万人,收缴机关单位养老保险费6.7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0.0万人,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4.6亿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4748户,参保职工20.9万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4.3亿元。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1.4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8亿元,共为3804名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068.7万元,确保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认真落实低保对象,增加临时性生活补助政策,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26.9万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8.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发放低保资金4351万元;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户数22886户,人数达37033人,发放低保资金5758.3万元。

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得到有效控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比上年大幅下降。全年安全事故死亡198人,比上年下降15.4%。其中,道路交通死亡172人,比上年减少36人;工厂企业和非煤矿山死亡22人,比上年减少3人;煤矿行业死亡1人,与上年持平。较大事故起数明显下降,全年共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较大事故3起,死亡10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62.5%和60.0%。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8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227.6万人,比上年增长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的年末总人口为213.0万人,比上年增长0.34%。其中:农业人口175.0万人,非农业人口38.0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07.2万人,占总人口的50.3%;女性人口105.8万人,占总人口的49.7%。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5286元,比上年增加2506元,增长11.0%;城市居民(红塔区)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5元,比上年增加2139元,增长17.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4元,比上年增加2071元,增长18.5%。;全市城镇居民家庭每100户拥有汽车14.2辆,比上年增加4.5辆;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上年增加753元,增长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