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玉溪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进一步发展,电话普及率提高。2006年底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发展到59.8万门,固定电话机总数达到40.0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7.2万户,比上年增加25.0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55.6部,比上年增加11.2部。互联网宽带网用户49289户,增长40.8%。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受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信心日益增强的影响,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06年,我市加快发展专业市场,突出重点,引导消费,市区消费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快速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增长12.4%。从城乡市场看:市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9亿元,增长13.6%;县区实现20.4亿元,增长13.4%;县以下实现21.2亿元,增长10.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53.4亿元,增长13.3%;餐饮业实现12.3亿元,增长10.0%;其他行业实现2.9亿元,增长7.2%。

全市物价水平小幅波动。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2.8%。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外贸自营进出口额平稳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15987万美元,增长6.6%,其中出口14953万美元,增长6.8%;进口1034万美元,增长3.7%。16户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额2748万美元,增长30.4%。2006年自营出口商品中,金额达3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29种,出口额14405万美元,增长6.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6.3%。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34个。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2006年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实际利用外资1537万美元,增长19.8%。

旅游产业培育力度加大。2006年以“五山一村”景区景点开发为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取得实效,红塔工业旅游园区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江川孤山建成3A级景区,玉溪大河、禄充旅游区4A级景区创建工作已经启动。2006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64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海外旅游者2235人,下降1.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8亿元,增长35.1%;旅游外汇收入53.0万美元,增长5.7%。年底全市有星级宾馆、饭店48家,有国内旅行社20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2.1亿元(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99年的161.7亿元),比上年增加19.1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35.7亿元,增长6.2%,其中九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9亿元,增长16.0%。八县一区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亿元,增幅较高的分别是:易门县增长24.1%;峨山县增长22.9%;红塔区增长22.1%。

地方财政支出50.9亿元,增长15.2%。从地方财政支出项目看,重点支出得到保障:教育支出完成9.9亿元,增长14.2%;医疗卫生支出完成3.5亿元,增长20.9%;科技三项费用完成0.45亿元,增长45.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完成1.3亿元,增长36.2%。

2006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9.2%。截止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58.3亿元,比上年增加54.2亿元,增长13.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13.1亿元,比上年增加24.3亿元,增长12.9%。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14.0亿元,比上年增加39.6亿元,增长22.7%。2006年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6.7%,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保险业实现各种保费收入99532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240万元,下降13.3%;车辆险保费收入28949万元,增长25.8%;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585万元,增长14.8%。全年全市赔付支出23440万元,增长16.2%。其中:财产险赔付额3266万元,增长12.0%;车辆险赔付额15619万元,增长17.2%;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额2260万元,增长30.5%。

九、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活跃。全市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高扬聂耳旗帜、打造聂耳文化品牌的战略思路,以打造聂耳文化品牌为主要工作方向,开工建设聂耳演艺(报告)厅、聂耳图书馆、聂耳纪念馆等重要文化设施。在聂耳文化广场举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把玉溪广场文化打造成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了“欢乐中国行-生态玉溪”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抚仙湖第二次水下探秘取得成功,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被列入中国首批自然遗产目录。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地提高了玉溪的知名度。2006年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公共图书馆10个,群艺馆、文化馆10个。

2006年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8%和97.5%。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发展到2580座,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20部,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3.9万户。完成了264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解决了8000多户农村贫困家庭看电视难的问题。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19.3万小学生全部实现免费上学,94%的初中生享受了“三免一补”政策优惠,救助贫困初中生1.5万人,扩建了玉溪一中等6所高中,职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0.9:1。200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学校941所,专任教师22196人。其中:大专院校2所、中专3所、普通高中22所、初中104所、小学630所、职业中学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招收各类学生12.9万人,毕业学生10.8万人,在校学生40.7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5.7%;普通初中升学率74.8%。

科技成果硕果累累。2006年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92项;完成了26项省级、21项国家级和5项国际级项目申报,已争取到国家和省180万元资金支持;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奖励项目48项,其中“薄型基材激光打孔设备研究开发”项目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新平《亚热带优质水果产业化开发》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2006年富民强县专项计划。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实现了“低标准、广覆盖”的目标,广大农民提前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带来的实惠,覆盖农业人口174.6万人,参合农民达160.6万人,参合率为92.0%。继续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创建“无毒无艾社区、乡镇、县区”成效明显。以防治艾滋病及控制结核病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总传染病发病报告5683例,发病率为272.1/10万。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在云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玉溪运动员共获得金牌89枚、银牌80.5枚,铜牌55枚,竞技体育连续四届省运会保持全省第二位。截至2006年底,我市拥有市级体育协会11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个,体育社团组织在去年基础上新增13%。体育健身组织机构基本健全,形成网络,为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围绕玉溪大河、聂耳文化广场建成竣工,组织了首届玉溪大河龙舟和皮划艇表演赛,主办了“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玉溪生态城市游”游泳公开赛和云南省首届玉溪大河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借助比赛扩大了玉溪知名度。